1955年,毛澤東主席在會見日本客人時曾說:“我們兩個民族現在是平等了,是兩個偉大的民族。”在馮昭奎先生看來,這句話言簡意賅地道出了當時中日關系的特點。
馮昭奎,知名日本問題專家,曾擔任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長,他和社科院另外一位日本問題專家林昶合著的《中日關系報告》近日出版。這部長485頁的著述回顧了中日關系的風風雨雨,也對未來走勢提出了見解。
馮先生認為,兩國經過“中國強、日本弱,以友好交流為基調的強弱型關系”、“中國弱、日本強,以弱肉強食為基調的弱強型關系”后,目前雙方正向著“強強型”關系發展。
馮先生認為,由于中日兩國仍處在走向強大的過程中,因此,當今中日關系距離成熟的“強強型”關系還有一段很大的距離。從經濟實力看,日本人均GDP為中國的20多倍,但從兩國的綜合實力對比看,兩國已經相差無幾。
“未來一段時期,中日關系將可能形成相互合作與摩擦并存的局面,而在雙方不能達到互信的狀況下,就會特別關注對方的力量發展和如何使用這種力量的意圖。”報告寫道。
報告認為,面對這種中日交往史上從未有過的“強強型”關系,很可能出現雙方遇到矛盾的場合“誰也不肯示弱”的局面,而且當任何一方的政府在交涉中采取必要的外交妥協時,往往會被部分民眾認為“軟弱”而感到一種壓力。“在這種壓力面前,特別是雙方政府的外交部門可能處于首當其沖的位置”。
報告預測,今后處理中日政治、經濟關系方面可能出現以下3種狀態:第一,雙方政府都采取比較穩健、重視合作的立場,這是“最好的狀態”;第二,由于日本不能吸取侵略戰爭的歷史教訓,對亞洲鄰國采取霸道、強硬政策,導致中國不得不強硬以對,形成雙方政府都采取強硬的、傾向對抗的立場,這是“最糟的狀態”,甚至可能引發沖突;第三,一方政府采取比較穩健、重視合作的立場,而另一方政府卻采取強硬或比較強硬的立場,這種狀態“不穩定”。道理很清楚,中方政府的“與鄰為善”政策不可能與另一方的“與鄰為敵”政策兼容,日本的強硬立場必然會刺激穩健立場國家的部分民眾的情緒,或者促使政府內部的強硬意見抬頭,從而形成一種政治上的壓力,迫使其政府改變政策傾向,趨向以強硬對強硬,導致兩國關系從第三種狀態滑向第二種狀態。
報告認為,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將認識到,比較溫和、有平衡感的“鴿派”政策顯然更符合日本人民的利益,也更符合日本的“愛國主義”。鑒于此,馮先生在書中寫道,中日關系走向第二種“強強對抗”狀態的可能性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