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條約》首批轉移
翁宅會議短短1個多月后,5大機構的第一批文物登上了駛向臺灣的國民黨海軍“中鼎號”。
首批運往臺灣的國寶一共712箱,它們是來自五個機構的頂級國寶,其中包括故宮博物院的皇家收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安陽殷墟出土文物、中央圖書館的宋元古籍以及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大批珍貴文物。
更值得一提的是,60箱重要的外交檔案和國際條約文本也隨“中鼎號”前往,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南京條約》。
-民間商船參與運輸
通過水路遷臺的文物一共3批。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除了國民黨海軍軍艦,國民黨還租用了商用客船來運送文物。
1949年元旦過后,國民黨政權岌岌可危大勢已去,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加快了文物遷臺的步伐。但國民黨海軍已經派不出軍艦來了。杭立武無奈之下只得包租了招商局的“海滬號”用以搶運第二批文物。
第二批運出的文物共有3502箱,是遷臺文物中最多的一批。這批文物中包括為數眾多的善本書。這些書原本都是擺在書架上,參與人員釘制木箱、建立目錄,忙了兩個月才把它們整理好。這其中包括著名的文淵閣《四庫全書》。
-追討日本劫掠文物一并赴臺
1949年1月29日,“昆侖號”從下關起航了。這也是第三批遷臺文物,1248箱國寶中包括蜚聲海內外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就在“昆侖號”起航前最后一刻,杭立武又派人送來四只大箱子。這四個箱子里裝著一扇木鏤雕鑲翠玉屏風,這個屏風頗有來歷。它其實是汪精衛送給日本天皇的禮物。抗戰結束后,中國向日本追討劫掠文物,連這件也給追討回來了。而這4大箱里裝的正是從日本追討回來的第一批文物。
當時,已經超載的“昆侖號”再也裝不下那四只大箱子了,當禇廉方得知這批國寶的來歷后,便下令將官兵寢室內的辦公桌椅全部拆除,硬是將這四箱文物搬上了船。
兩年以后,日本又將從中國劫掠的105箱文物分6批陸續歸還國民黨政府,這些國寶后來都直接從日本運往臺灣高雄。
-北京故宮現存珍寶如何留下
從1948年12月21日到1949年2月22日,短短64天里,南京下關到基隆港這條水道上,總共有6個機構的5522箱頂級國寶被運到了臺灣。北京故宮里的文物卻得以保存,沒有流走一件,這一切都是因為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
在國民黨運送文物期間,杭立武的電報雪片般地飛向北京故宮,催促馬衡精選故宮文物空運南京。1949年1月14日,沉默了多日的馬衡終于和這位老朋友攤了牌,他在給杭立武的一封信中說:“醫生不讓我坐飛機,因此我暫時不能離開北京,我希望運完這三批文物之后,不要再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