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川時途經峨眉山,寫下《峨眉山月歌》
國家一級文物“唐李先生彰明縣舊宅碑并序”碑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告“百家爭鳴”時代的到來,人們對郭沫若的“李白出生碎葉”說提出了質疑并發表了不同的見解。
一石激起干層浪,一場熱熱鬧鬧的李白出生地之爭展開了。在十九世紀80年代先后出現了6種說法,除“中亞說”、“蜀中說”外,還有出生于“新疆焉耆說”、“哈密說”、“阿富汗說”、“長安說”。還有出生于回蜀途中的某地說……這些不同的觀點,在各種報刊上,在李白學術研討會上,相互辯駁,相互質疑,充分體現了寬松的學術氣氛。也再次印證了李贄的話:“一個李白,生時無所容入,死而千百余年,慕而爭者無時而已。”
因為大家太愛李白,都希望李白是自已的家鄉人。這就是所謂“名人效應”。
“中亞碎葉說”主要依據范傳正的《李公新墓碑》:“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這是說的距李白出生約100年前的事,碑文并未說李白就生于碎葉,而是說李白之父遷入西蜀后才生下李白:“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云林,不求祿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為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所取象。”這里把入蜀才生李白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說李白生于碎葉實在有些牽強。
“出生條支說”即“出生阿富汗說”,主要依據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葉非罪,謫居條支”,論證條支即今阿富汗,李白就生于阿富汗。李陽冰的原意是說李白的先輩曾被流放到條支,其父遷入蜀后才生李白。李陽冰說的條支是借指西方很遠的地方,不可能是指阿富汗。唐朝是在阿富汗設過條支都督府,但時間很短,在李陽冰寫《草堂集序》時早已撤消。再說,李白出生的前后那幾年,中葉一帶正在打仗,“安西道絕”,李白父母不可能帶著剛出生的李白走絕道。
“出生焉耆說”與“出生哈密說”也是依據范傳正的《李公新墓碑》:“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前者說焉耆有個碎葉城,后者說哈密曾經有過碎葉城。其實已經有史學家論證清楚了:碎葉城只有一個,在中亞碎葉河邊。因而說李白生于焉耆或哈密就失去了依據。
“出生長安說”依據李白自述,其先祖“奔流咸秦,因官寓家”,這是說距李白出生的300年前的事情,后又經過流放中亞的變化,李白的家哪可能還在長安,此說依據最不充分。
相比較而言,“出生于蜀中說”依據最為充足。李白自己沒有直接的明明白白的說他生于蜀,當然,若他已經說清楚了,也就不會有這么多年的爭論了。
不過他說過“少長江漢”,而唐代的岷江與嘉陵江(即西漢水)之間就是稱“江漢”,也就是說他是蜀中生長的。他還說過“家本紫云山”,即是說他家住紫云山下,也就是青蓮。李白還寫有30多首懷念西蜀家鄉的詩,特別是他晚年思念巴蜀故鄉特別強烈,希望葉落歸根。李白去世前給他的好友說過他的身世,很明白地說他生于蜀。
李白在世時名聲很大,崇拜他的人很多,用現在的話說,有一大群“追星族”崇拜他,其中有一位魏顥,為了見李白,追了幾千里,從北方追到南方,從吳越追到揚州,才見到李白,兩人一見竟成了忘年之交。李白把他的詩稿全交給魏顥,讓他編集作序,當然也給他講了自己的生平事跡。
魏顥在他編《李翰林集序》中,明確說李白“身既生蜀,而江山英秀”。魏顥寫這篇序時,李白健在,絕對不會說錯。
與李白有過交往的劉全白,在他的《李君碣記》中說李白是廣漢人,綿州在漢代屬廣漢郡,廣漢人也即是綿州人。與李白同時代的于邵在李白去世不久,在李白故里立碑,也說:“白生于此縣。”李白好友的兒子范傳正,曾訪問過李白的后代,得到過李白的兒子寫的家譜殘部,也是說李白是入蜀后才生的。從以上材料是可以證實李白出生于綿州巴西郡昌隆縣青蓮鄉,即今江油市青蓮鎮。
最近二十年來,在江油也出土了一些珍貴文物,也為李白出生于江油提供了佐證。在江油大匡山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唐李先生彰明縣舊宅碑并序”碑(作于公元994年)、“敕賜中和大明寺住持記”碑(作于公元1068年),兩碑分別載有“先生舊宅在青蓮鄉,后往縣北戴天山讀書……”,“翰林學士李白,字太白,少為當縣小吏,后止此山……”等文字,證明李白與江油青蓮鄉的關系。
乾隆時著名四川才子李調元說:“人莫不自耀其所居之地,而欲耀其地,莫不先夸其地所產之名人,即偶爾流寓,亦必聚而訟之,所謂爭此朽骨如天球也。然不必爭而爭之,未有如我彰明李太白者。”
的確,李白的出生地本來是比較清楚的,可是因為他太出名了,太受人們的敬愛了,都想把他爭為自己的家鄉人,才打了那么多的筆墨官司。
不過,我相信,事情愈爭愈明。
我還相信,李白在江油出生的可能性超過99%。
記者趙亞輝
(本文感謝江油廖伯遜提供部分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