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退票嗎?”——“爛片退票制”發起人、本期節目提議人陳志亮專稿
他們作為中國票房的主力貢獻者,在看到爛片后,只能咬碎牙齒咽進肚子里,然后無語凝噎淚雙行,在心里弱弱地問一聲,“我,能退票嗎?”
云南衛視《民生大議》將于6月4日推出激辯節目,作為“爛片退票制”始作俑者,我有幸參與其中闡述自己的觀點。作為網站編輯,我深知“電影退票制”的提出,滿足的是“普通用戶”對于爛片的一種強烈不滿。我所說的普通用戶,是指那些對于電影制作、發行等諸多流程一無所知的普通觀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沒有話語權,他們不是名人,不是名博,更非掌控話語的媒體從業人員。他們作為是中國票房的主力貢獻者,在看到爛片后,只能咬碎牙齒咽進肚子里,然后無語凝噎淚雙行,在心里弱弱地問一聲,“我,能退票嗎?”
很顯然,對于非常熟知各個流程的電影相關從業人員(包括投資商、發行商、上映方,甚至影評人),他們給的答案是:“不能!” 就像《民生大議》節目中,新影聯副總高軍、導演江海洋、演員朱子巖等人,他們義無反顧的反對“退票制”,基于的理由是——“退票制擾亂電影市場,而中國電影也需要觀眾的包容和理解。”
我們可以理解爛片,甚至可以包容,但誰來理解那些購票進場卻又含淚而去的觀眾?我們僅僅是呼喊一聲“退票”,就要被利益方抱怨為“不理解不包容”,可是,普通觀眾的權益在何處?
電影市場的消費行為,完全是不對等的。普通觀眾買票進場前,根本不清楚電影本身到底如何。現在所有電影都要靠宣傳、炒作,而且中外皆然。但宣傳手段已經達到了令人發指的畸形地步,比如,宣傳時說是個性感美女,結果一看卻是人妖或施瓦辛格。這種具有欺詐性質的前期宣傳再加上密封產品,完全是不對等消費。消費都無法對等,還談啥子權益?!
對于普通觀眾而言,看電影完全是一種碰運氣的賭博行為。當然,最好的方式,不要再賭了。然而當觀眾都無法鼓起勇氣走進電影院是。那么,損失的是誰?我不得不承認“退票制”僅僅只是一個無奈的呼喊,它想表達的含義其實很單純——拒絕爛片。這個喧鬧概念,一時無法實現,但對于電影市場的警示以及提醒觀眾注重提升自身電影素養等諸多方面,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這就夠了。
“我期待著爛片可以退票,但我不會去退”——著名主持人倪萍專稿
助手提醒我:“關于電影你如果覺得不好談就算了”。哈,就因為我拍過電影?嗚,別得罪電影界的人?
“爛片退票”這個話題提議人沒錯,但實施起來很困難。怎么界定爛片?誰來決定?電影院怎么執行?投資方、批準方、發行方……一系列的“方”都有責任,作為消費者的觀眾最終找誰退票?
我期待著爛片可以退票,但我不會去退。
無論如何中國人一生看的電影太少太少了。
一個數字對比:中國人每年人均看電影0.4次,美國人每年人均看電影4.5次(又是和美國比)。有時候走在路上,看見滿大街都是飯館,滿飯館都是吃飯的人,心里多少有些難受。肚子就那么重要?腦子呢?
經濟高速發展,我們最先滿足的是肚子。我們嘗遍了天下最好吃的東西,酒足飯飽人困乏,快樂瞬間沒有了。一日三餐我們把肚子塞得滿滿的,腦子卻越來越空了,幸福越來越少了。誰喜歡中午吃了火鍋晚上再去麻辣燙?于是我們覺得日子沒勁,什么人都說自己不快樂。有錢人不快樂,沒錢人也不快樂;當官的不快樂,老百姓也不快樂;名人不快樂,普通人也不快樂。誰快樂?有人說傻子快樂,其實他也不快樂。
我們的魂沒了!
靈魂跟不上身體了。
泰戈爾說:慢點走,讓你的靈魂跟上。
我們真的要好好地反思:對物質的追逐哪有止境啊?而對精神的追求卻受用無窮。
我們為什么不先讓腦子吃飽呢?有多少人敢說自己在精神上是富足的?精神貧窮是最窮的人,而買“精神”其實比買吃的便宜。你試試,作為人的投資這真是一支優質股。
前天在懷柔開會,我們學習班上的上海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辛麗麗說:“幾個人洗腳花上兩千塊一點都不心疼,說這叫享受。我說你們幾個人拿這錢去看場芭蕾舞多值啊,那才叫享受呢!”
享受,中國人奮斗了這么多年奔著怎樣的享受而來?
民族的真正意義上崛起,經濟是硬指標,而文化這個軟指標同樣重要。我們最終要站在世界的巔峰和最發達的國家比拼,拼什么?拼人啊!拼人的什么?靈魂啊!靈魂飽滿了,靈魂豐厚了,我們才會贏啊!中國人三個字里包含著什么?這是最重要的。否則我們就是富裕到滿口都鑲著金牙也不會被人尊重。
慢點走啊,讓你的靈魂跟上。(彭蕾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