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名相顧雍墓陷真假迷局 顧氏三賢墓被公墓圍

2010年08月16日13:30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顧雍 三賢 李根源 王山 1986年 1927年 顧姓 顧氏三賢墓 費新我 穹窿山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如今要撥開茂盛的荒草,才能看見顧氏三賢墓的墓碑

二十多年來,顧雍后人和有關學者到處奔走,希望顧雍墓能夠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以得到妥善的保護。然而在今年7月初當地文物部門組織的座談會上,一位“知情人”提供的線索,幾乎讓所有“申保”工作歸零,現立有墓碑的顧墓被指“假古董”。

難道史書記載有誤?著名教育家、江澤民恩師顧毓秀兩次前來祭拜的祖先墓是假的?專家為什么不對墓地進行考古?一連串的謎團接連擺到了眾人面前。

誰也無法想象,在千年之后,一代名相顧雍墓居然也和曹丞相墓一樣陷入了真假迷局。

【探訪】雜草叢生的“三賢墓”已被公墓包圍

小王山位于蘇州西南郊區,為孫子寫兵法練兵法所在穹窿山向東延伸的余脈。

日前,在顧雍第57代后人顧建新的帶領下,記者前去探訪“顧氏三賢墓”。乘車在穹窿山景區轉了多道彎,記者好不容易來到一山澗,顧建新停車指著路邊山林說,“小王山到了,那就是小王山。這地方不好找,外地人來很容易迷路的。”

顧建新所指的小王山,難以稱為“山”,而是一個不怎么起眼的土坡。顧建新也坦言,小王山只能稱為“丘陵”。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小王山海拔只有53米,長約400米,東西寬約300米。山頂呈渾圓狀,坡度很緩。“小王山南北走向,背靠穹窿山,可遙望木瀆靈巖和胥口太湖湖灣。”

顧建新告訴記者,“顧氏三賢墓”在小王山南麓朝陽并立,山的北面則是國民黨元老、愛國儒將李根源(朱德老師)及其母親的墓園,赫赫有名的小王山摩崖石刻群就在此地。站在山腳下一根電線桿的旁邊,顧建新踩了踩腳下已經一尺高的亂草說:“顧墓沒有專門的通道上去,找到這個電線桿后直往山上走就對了。”

果然,踩著山坡上碎石大約前行數十米左右,穿過一片公墓前的樹林,記者看到一處茂密的雜草叢中,隱隱約約有一大兩小三塊墓碑。

到了這里,雜草更加茂盛,一部分竟瘋長2米多高,顧建新撥弄了一番,清晰的碑文方才呈現在眼前。只見,中間一塊墓碑上刻有“漢馳義侯顧氏遷吳始祖貴、吳丞相封醴陵侯顧雍、梁建安令贈侯爵顧烜之墓”等字樣,落款是“嘉慶丙子歲”,即1816年。右側墓碑碑文與中碑一致,落款顯示書寫人為顧毓秀;左側墓碑是顧彥成、顧禧父子之墓,也是顧毓秀所寫。

記者看到,“顧氏三賢墓”墓地東西兩側以及北側全是公墓,整個公墓規模宏大,幾乎覆蓋大半個山頭,一部分墓地緊靠“顧氏三賢墓”,最近約在四五米。

“這是在蘇州頗有名氣的名人公墓。”顧建新說,安葬于此的名人有畫壇巨匠吳湖帆、昆曲曲學大師吳梅、書法家費新我、作家周瘦鵑等。在“顧氏三賢墓”東側不遠處,記者發現10多位民工正在建造多個公墓,忙著安裝石欄桿。顧建新告訴記者,小王山公墓最早建于1989年,皆修葺得較為豪華。

【揭秘】顧墓的發現歸功于李根源

與一旁豪華的公墓不同,“顧氏三賢墓”已經在這里寂寞地度過了千年。歷史的變遷,一度讓顧氏后人都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墓究竟在此山何處。

根據蘇州史志記載,顧雍墓的發現,得歸功于李根源。

1923年,李根源因為反對曹錕賄選,憤而辭去國務總理的高位,退出北洋政府,隱居蘇州十全街。1928年李根源買山葬母,從此開始了在小王山的生活,李根源廬墓守孝十年,留下了一段佳話。

這十年里,社會各界的名流紛紛前來拜謁李根源,其中善書者必留墨寶,善詩者必高吟唱和。于是,李根源專門長年雇了石匠,將題詞題詩鐫刻到山上的各處巖石上,使小王山成了一座近現代名人書法藝術的露天博物館,其中章太炎、于右任、章士釗、蔡鍔、吳昌碩、張大千等書法摩崖石刻一百多條,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1995年,小王山摩崖石刻、李根源墓已被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老教師金云良向記者透露,他曾是李根源的學生,其父與李根源是摯友。1927年10月,李根源到穹窿山買山葬母,查詢歷史典故時,發現了“漢吳侯顧貴、吳丞相雍、梁建安令烜,三墓并在白馬嶺小王山”這段史料,想將母親葬在顧雍墓附近,便萌生了找尋顧雍墓的念頭。于是他先后在村里顧姓人家處詢問,但大多不知道在哪,多處尋訪未果。

李根源始終不死心,第二次再到山里來時,碰到善人橋一位村民來訪,提到在附近村莊一位顧氏后人家里有顧氏舊譜抄本。李根源便立即找來看,確認顧雍葬在小王山,但那位顧氏后人還是不知道墓在何方。李根源便攜顧氏后人到山中去尋找,在小王山南麓草叢中得碑一方,字已經被風雨剝蝕,清洗后細細查看,“見到上面有三行字,‘漢馳義侯顧氏遷吳始祖貴、吳丞相封醴陵侯顧雍、梁建安令贈侯爵顧之墓’,落款為嘉慶丙子歲,碑后還有三座墓冢,巍然平列。”

1928年,顧氏三賢墓得到了吳縣保墓會的保護和修繕,當年李根源作為保墓會會長,親自登記、尋訪并拍照,記錄下顧氏三賢墓的詳盡方位,還親手種植松樹護墓。在李根源著《松海》中明確寫道,“此墓距吾母兆域才五十丈,逾嶺即是,且有墓碣可認。”金云良說,是年李根源重修顧墓,并在墓前親書摩崖石刻,以“刻石紀之,已告來者”,偕顧氏后裔、當地鄉親跪拜古賢。

【保護】著名教育家顧毓秀重為先祖立碑

顧氏是江南名門望族,著名教育家、江澤民恩師顧毓秀就是顧氏后人之一,曾于1947年和1986年兩次來蘇祭拜顧雍之墓。

金云良介紹,1986年6月21日,顧毓秀夫婦從美國回來,一踏上祖國大地,就受到鄧穎超的親切接待,鄧大姐得知顧老要回蘇州故里掃墓,立即派人陪同前往。當時,顧墓墓碑已經在文革時期被毀,于是顧毓秀決定親自書寫兩塊新碑的碑文。到了1987年立碑之時,當地的老百姓亮出了舊碑,說是為了防止顧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被破壞,就偷偷將墓碑藏匿起來。見顧氏后人從海外歸來,便放心交出舊碑。喜出望外的顧老將新舊碑一起立于墓前。瞻仰完先祖墓,顧老還深情地捧起墓地泥土帶回美國。這些,在顧毓秀所著《行云流水》中均有詳細記錄。

顧家后人前來尋覓拜祭更是經常的事。2009年6月10日,無錫顧氏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顧智杰帶領無錫、安徽、南通、常州等地的二十余名宗親到蘇州尋謁先祖顧雍墓,但大家看了“顧氏三賢墓”后無不痛心。“顧毓秀重新立碑至今已有二十多年,顧墓的墓碑始終保持原樣,令人遺憾的是,其墓碑周圍的荒草一天天長高,周圍的新墓還在不斷增加,顧墓的將來不容樂觀。出于保護顧墓的目的,顧氏后人以及一批保護地方文化的熱心人士四處奔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將其立為文保單位。”顧建新說。

最早為保護顧墓而奔走的,要數蘇州錢幣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鄒志諒老先生,早年他因關注中國“錢幣學鼻祖”顧烜而關注顧墓。1987年,鄒志諒結識金云良老師,便開始了為顧墓“申保”的征程。然而,這20多年來,他和顧氏后人一直到處奔走,希望顧雍墓能夠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以得到妥善的保護。

【爭議】

現在“顧墓”是在原址東邊新堆的

7月初,隨著《三國》的熱播,有媒體報道了顧雍墓。吳中區文管辦組織了蘇州市文物局、蘇州博物館、蘇州市考古所、蘇州碑刻博物館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顧氏后人以及特邀的知情人代表,于穹窿山舉辦了“小王山顧墓座談、論證會”。但是在會上,有人卻說,“顧氏三賢墓”其實是個典型的“假古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說這話的人,是1987年參與修墓的原藏書鄉興奮村黨支部書記朱玉華。

朱玉華稱,上世紀80年代初,由吳縣政協統戰部牽頭,在藏書鄉興奮村小王山修建李根源紀念館。當時的興奮村是吳縣市的18個貧困村之一,村里沒有企業,經濟負擔相當繁重,為了解決紀念館日常開支,有人建議能不能借助“名人效應”打造一個名人公墓。大家認為,小王山有山有地,是塊風水寶地,同時又有李根源、顧雍等歷史名人的文化號召力,是不可多得的資源。為了振興當地經濟,1986年7月8日,他召集村上80歲以上老人召開座談會,試圖從老人的回憶里尋找顧氏墓園的蛛絲馬跡。

從朱玉華提供的當年會議記錄上可以看到,與會八位老人印象中的顧墓曾經有墓道、有兩腳牌樓等。朱玉華回憶說,老人所指的“遺址”上早就布滿了新的墓地。無奈,他們只能在原墓地往東40米的地方,在一片空地上堆了一個土堆,然后請人仿照資料記載刻了一塊嘉慶墓碑。隨后將這個墓園的照片寄給顧毓秀。第二年,顧毓秀又寄回了親書碑文,朱玉華按照顧毓秀書寫的碑文,制作了兩塊墓碑加立在墓前,與重立的“清嘉慶原文碑”并立,形成現今顧墓前并列三塊墓碑的現狀。

顧墓的真實性遭到質疑,這讓包括鄒志諒、金云良、顧建新在內的所有呼吁保護顧墓的人,都坐不住了。

此后,顧建新一直想要找朱玉華問個究竟,但撥通電話后,朱玉華以不在蘇州為由拒絕了與顧建新對話。記者費了一番周折聯系上朱玉華,他強調自己在座談會上所說的都是實情。“我是負責任地出來說那些話的”“我非常討厭弄虛作假的”“要尊重歷史、尊重科學。”說完,他以正在陪領導喝酒為由匆匆掛斷電話。

【再爭議】

當地老人都說“顧墓”就在原位

“如果顧雍墓碑是在原址東面40米立的,那也就是說顧雍墓早已被建公墓破壞了?”針對朱玉華的說法,當地不少老人也表示了質疑。

當年李根源在小王山現場考證時。除了發現顧貴、顧雍、顧烜三墓,他還發現了宋秘書正字周公南、顧文節公彥成、顧漫莊先生禧、潘氏南渡始祖、清贈刑部郎中王公元相五人之墓,并將考證結果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告訴后人。近一個世紀以來,這已得到所有顧裔和相關學者的認定。

已90歲的當地村民潘文男,早年曾經做過風水先生,對周圍山川地形相當熟悉。據潘文男說,摩崖石刻上說到的與顧雍墓同葬在小王山的“潘始南渡始祖”,就是他的祖先,潘始祖在小王山落葬之初,小王山南麓還有潘家的一座小房子,是守墓人住在那里的,文革的時候被破壞了。

潘文男清晰地記得,顧氏三賢墓位于小王山南麓半山腰,而潘家的墓位于山頂,兩墓均朝南。“顧雍墓的位置一直沒有變過,破四舊的時候,顧雍墓的墓碑不見了,我在附近的村莊里找了好久,怎么都找不到。后來又有人重新把碑立起來了,還在老位置。”

李根源夫人的侄女馬彩英和老伴王根生兩位老人,在小王山生活了五十年。王根生說,顧雍墓一直沒有變動過。“以前墓地很大,現在只剩一小塊了。”

“顧氏三賢墓”的真真假假讓人迷惑,那為何不通過考古發掘揭開真相呢?

蘇州市文物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由于顧墓附近新墓林立,不便考古,此外,顧氏后人亦不希望打擾先賢安寧,不愿看到顧墓地下部分再遭破壞。

宰相肚里能撐船,長眠于地下的顧雍是大度的。但是任由一代名相之墓被湮沒,實在太遺憾了吧!離開顧雍墓時,顧建新不無擔憂地說,“下次來又不知路途了,因為公路旁沒有明顯的標記。”

快報記者 陳泓江 王玲玲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