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記者 諸葛漪
脫口而出的流行語、茶余飯后的閑談話題、熒屏銀幕焦點劇目……2011年網絡文化熱點此起彼伏,即使不在電腦前、不看手機,也可以感受到它們無處不在的影響力。
填詞造句成風
從咆哮體、淘寶體、藍精靈體、如果體,再到深具明星效應的丹丹體、陸川體……2011年的網絡誕生了逾三十種新文體,堪稱井噴年。網友根據熱點事件、名人微博、影視劇臺詞等不斷掀起填詞造句熱潮,加之微博、微信等信息傳播平臺,網絡文體的傳播速度更加迅猛,仿佛不套用流行語言模板就不能自如表達。當大學錄取短信、政府招聘廣告、安全宣傳語也套用上“傷不起”、“HOLD住”,引發了更人性化還是生搬硬套的討論。
有學者認為,網絡形形色色的“填詞造句”,迎合年輕人張揚個性、宣泄情感的需要,其中不少表達了大都市生活的壓力感與焦灼感。以藍精靈體為例,電影《藍精靈》引發集體懷舊,網友根據不同職業特征將電影主題曲改編成多種版本的 “藍精靈體”,核心主題都是抱怨加班多、薪酬低。各種形式的“傷不起”、“HOLD住”也折射白領們的集體生存焦慮。
不過網絡文體再風行,卻不能改變它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命運,2009年“你媽喊你回家吃飯”、2010年 “凡客體”“羊羔體”到2011年各種流行語,“百無聊賴”的無意義話語表達或博君一笑或一聲嘆息,人們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現實中去。
名人掐架不絕
有了微博,名人們不需要再隔空喊話,而是展開了面對面的“掐架”。導演彭浩翔與何念為“撒嬌女王”版權連續“開火”;王菲和方舟子為“木制佛像能否點燃”各執己見;呂麗萍與蔡康永你來我往;袁莉歷數某女星“七宗罪”;姜昆質疑相聲發展現狀,郭德綱以一首七律接招;周立波PK同濟大學教授張生;霍思燕與黃奕喋喋不休……2011年明星口水戰以微博為舞臺,藝術見解不同、爆炒新作、爭風吃醋都可以成為導火索,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架勢。
娛樂圈從來不缺“戰斗”,微博出現,讓網友們能實時跟進,大有現場直播的興奮感。硝煙散盡,往往意味著下一次口水戰一觸即發。網友感嘆,名人們通過微博將私人事件擺上公眾場合,甚至讓自己的粉絲加入罵戰,真的需要那么大費周章嗎?口水戰被包裝得再冠冕堂皇,也掩蓋不了名利紛爭的實質。有時候,不一定罵倒別人,反倒先罵了自己。
網絡小說雄起
《失戀33天》《裸婚時代》《步步驚心》等熱門影視劇,無不脫胎于網絡文學。 2011年,網絡文學在電影和電視兩塊陣地都揚眉吐氣。趙薇首執導筒的電影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陳凱歌正在熱拍的新片《搜索》均來源于網絡小說。
網絡小說擁有大量年輕讀者,作為影視產業的核心目標受眾,決定了網絡小說改編的成功基礎。但網絡小說的觸電之旅仍面臨挑戰,網絡每天產生大量言情、軍事、玄幻等大眾題材,不可避免有快餐之嫌,少了耐人回味的嚴肅性。影視制作人直言,網絡小說多,好作品少,看幾百本也未必能挑出一本來改編。一部分網絡寫手以字數換取收入,寫得越多賺得越多,導致一部網絡小說動輒五六百萬字,“水分”極大,也讓影視公司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