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誰為節能降耗把脈:專業化"節能醫生"應對癥下藥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8 月 3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當前市場上的節能產品種類繁多,推廣力度很大,但診斷檢測機構缺乏。有關專家指出,節能市場“缺醫不少藥”,要使節能工作真正落在實處,關鍵是要有更多的專業的“節能醫生”,對癥下藥地開出節能良方,才能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

節能不只是產品的更換,節能計劃不能“小打小鬧”

對于企業來說,節能改造是一筆不小的投入,企業節能重在實效,不僅降耗還能省錢。然而,由于目前節能服務市場混亂,企業盡管有需求,但選擇誰來為他們服務卻成為十分頭痛的問題。

一個考慮周全的節能實施計劃方案,可以為企業帶來不小的效益。通過上海節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一系列改裝,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2臺耗電79.5千瓦的空調泵被改造成僅耗電43.7千瓦、節約電功率45%的機器。從去年9月開始計算,節約能量42414.6千瓦時。

上海第七人民醫院后勤保障服務公司負責人周芳敏告訴記者,最初,我們的節能計劃是“小打小鬧”,只是針對一些節能產品的更換,以及依靠自行研制的“土方法”進行節能,效果始終不理想。如今,經過有步驟的改造,水、電、氣、油等方面的節能節支效果明顯。

專業節能檢測評估機構太少, 讓節能舉步維艱

在上海市節能服務中心主任葉文彪看來,上海能夠提供專業節能診斷的服務機構目前只有寥寥幾家。

葉文彪認為,專業節能公司應提供綜合性的系統解決方案,對企業要做診斷評估,拿出具體節能改造方案和經濟性分析,保證節能效益。這樣的節能公司應該具備3個能力:技術能力、融資能力和管理能力;還必須具有兩個標準:公司開展的業務50%從事于節能方面的服務;所做節能項目的結果效益大于投資。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上海推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基于市場化運作、由專業節能公司承擔主要風險的節能新機制。由專業節能公司掏腰包,為企業的節能設備更新換代,讓企業每年可節省大量費用。

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諸多障礙。例如誠信難保障,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期短則一年,長則三五年,期間企業生產狀況有不確定性,風險較其他行業大。節能服務公司如果遇到不誠信的客戶,巨額投資就可能血本無歸。

培育規范的專業公司,建立節能長效機制

上海交通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羅永浩教授指出,當前我國節能市場混亂且不規范,原因是缺乏一批具有專業水準和權威的評估檢測機構。他介紹,日本規定,每100人中必須有一位節能工程師;在美國,由能源部投資,選擇全國26所高校幫助企業免費進行檢測。每隔5年,政府要對這些高校檢測組進行評估,高校服務的企業有2/3將被抽檢進行查詢,詢問對服務是否滿意。如果不滿意,將更換其他高校為他們提供服務。這就意味著,為企業免費檢測的機會還需要競爭,由此使得節能檢測工作落到了實處。

羅永浩教授認為,目前采用的節能手段大多是行政命令,節能就是為了達到領導的要求和完成任務,還沒有脫離計劃經濟時代的思路。政府要針對建立長效機制設立相關管理機構,包括技術研究機構、評估檢測機構、規范服務公司。政府在規范市場方面應該做一個“引路人”,使金融、稅務、財政等各部門統籌協調,制定相關法規政策,給節能降耗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王 蔚 胡芳)

來源: 新華網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