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加大對農村財政投入提出3項明確指標: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于上年。
“盡管中央多次提到要加大對農村的投入,但這么大力度、這么具體地談投入還是第一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他指出,這是一個重要轉向,表明基礎設施建設將從城市轉向農村。
近年來,中國對農民、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大幅增加。2005年,中央財政安排用于“三農”的支出預計將超過3000億元,比2002年增長50%以上,其中287億元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為支持農村稅費改革安排的轉移支付資金達到664億元,比2002年增長271%。然而,正如農業部部長杜青林所說,中國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并沒有改變。
“加大投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務之急。”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投資協會秘書長張漢亞說。他表示,本次會議突出了“錢”的問題,將使有關“三農”的各項政策能夠得以落實。
張漢亞指出,投入不足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如何通過推進體制改革使投入真正發揮應有的效果,也是新農村建設亟需解決的問題。
韓俊說,以往財政投入更多投向大江大河治理。由于財政支農存在投入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一些調查發現,有的政府支農項目資金最終到農民手里時,只剩下實際投資的五分之一左右。
近幾年來,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效相當顯著。國家稅務總局預計,今年僅減免農業稅就為農民直接減負220億元,明年全國將徹底免征農業稅。然而,專家指出,全部取消農業稅后,農村依然面臨兩大問題:如何遏止各種亂收費亂罰款卷土重來,如何從財力上保證基層組織正常運轉。
要圍繞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之一。國家已經明確,明年將著力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和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統籌推進農村金融等其他各項改革。同時,加大對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力度。
亞洲開發銀行駐華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指出,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要同時加大農村金融改革的力度。據統計,目前僅郵政儲蓄一項每年就從農村抽走資金1000多億元;農村信用社多年來也一直是存款量大于貸款量。
“只要農民能借到錢,生產就可以發展。”湯敏說,“如果不盡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以千億計的資金流失,必然會削弱以百億計的財政投入的效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同時強調要“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來自農業部的信息表明,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過程中,國家將重點抓好糧食生產,著眼于糧食產量穩定增加的同時,更著眼于糧食品種改善、品質提高、結構優化,力爭“十一五”期間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0000億斤水平。(記者任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