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糧食物流:成本竟高于國外10%以上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0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自2006年11月開始的新一輪糧食價格上漲,讓人們想起了2003年的糧價上漲。記者調查發現,這兩次糧價上漲驚人地相似,這兩次糧價上漲,與糧食短缺均無直接關系,而流通不暢則是關鍵因素。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研究所的糧食專家姜長云認為,從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糧食供求的變化趨勢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固然重要,糧食綜合流通能力建設,包括與此相關的糧食物流體系、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則是更為關鍵的。

糧食物流成本高于國外10%以上

2003年以來,我國廣東等地的糧食價格均出現大幅度上漲,有專家分析指出,導致糧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糧食物流節點脫節。糧食物流是糧農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它連接生產與消費,維持著糧食市場的基本平衡。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解決我國糧食物流存在的弊端,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的糧食物流企業正以高于國外同行10%以上的流通成本,與之在同一市場上進行競爭。此外,鐵路,交通體制改革的滯后,也使物流在運輸方面遇到較大“瓶頸”。據調查,國內糧食從生產區運到銷售區的流通費用,占糧食銷售價格的30%到35%,而國外如加拿大則是20%到25%。過高的流通費用以及小農生產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形成了目前中國糧食價格平均高于國際市場價格的局面。

姜長云舉例說,目前,我國稻谷、小麥、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其主產區和主要消費區嚴重錯位分布,如玉米的主產區集中于北方,而作為養殖業密集區和飼料工業發達區的玉米主消區,則主要集中于南方。同時,我國糧食庫存主要集中于糧食主產區,特別是東北地區。因此,在糧食綜合供給能力建設中,應該把糧食綜合流通能力特別是糧食物流體系建設,放在更重要的地位。

糧食供求出現結構失衡

近年來,我國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供應沒有問題,但市場卻令人眼花繚亂。玉米價格持續上漲,小麥價格持續低迷,水稻價格卻長期穩定在最低收購價上下;而同為水稻,北方的粳稻價格持續走強,供不應求,但南方秈稻價格持續下跌,“粳強秈弱”;秈稻各品種差異也很大,優質稻備受青睞,常規稻少人問津;秈稻年份待遇也明顯不同,2005年還是國有糧食企業獨家收購,面臨庫存壓力,2006年一上市卻出現了激烈的“搶糧”局面。

對此,姜長云分析認為,結構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糧食供求平衡的主要問題。品種性、區域性的糧食供求結構失衡,越來越成為糧食供求失衡的主要特征。

大連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郭曉利說,從整體上看,當前影響我國糧食供求的突出問題是結構性矛盾。一是年際間糧食需求增長與產量變動矛盾較大,“賣糧難”、“買糧難”交替出現;二是糧食生產重心北移,區域間糧食供求矛盾加劇;三是糧食品種結構上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其基本變化趨勢是,在糧食總產量中,稻谷比重下降,小麥基本穩定,玉米比重提高。而從消費結構看,我國居民對大米尤其是優質大米的需求量比較大,仍將穩定增長。

郭曉利認為,在糧食市場不發達和國家宏觀調控不完善的情況下,局部性、結構性的供求矛盾可能會演變為全國性的糧食市場波動。

國家宏觀調控手段被弱化

長期以來,庫存一直是我國平抑糧食市場波動,調控糧食行情的一個手段。但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推進,這批商品糧周轉庫存正從過去“宏觀調控的載體”向“宏觀調控的對象”轉變。

國家糧食局專家顧問組顧問、中國糧食經濟學會駐會研究員李思恒認為,2005年,我們的總庫存為2969億斤,其中商品周轉庫存比已經下降到43%。理論上講,商品糧周轉庫存只屬于企業經營運作使用,不再承擔國家宏觀調控任務。而且,這些周轉庫存還將不斷下降。《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雖有糧食企業須擁有一定量庫存的規定,但不易落實,很難檢查。這類庫存不確定因素大,水分多。

李思恒因此認為,原則上,在國家宏觀調控的運作中,這批商品周轉糧庫存不可能作為可信賴資源,甚至在某種不正常心理驅動下,還可能成為市場動蕩的負面因素,可以說是“宏觀調控的對象”。

陷入第一輪重復建設熱潮

近年來,糧油加工業逐漸走出低谷,但也開始陷入糧食全面放開后的第一輪重復建設熱潮。在糧食購銷市場化、糧食能源化、用途非糧化等推波助瀾下,糧油加工企業遍地開花,導致產能大量過剩。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各種性質的糧食加工企業將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地位形成強大的沖擊。業內人士認為,糧食市場的波動,可能新增一個“加工過量”因素。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統計,2005年度大米加工企業7160個,年生產能力12447萬噸,實際產量2914萬噸,平均開工率不足30%;面粉加工企業2819家,年生產能力8090萬噸,實際生產3480萬噸,平均開工率42%。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白美清說,目前,大米加工廠的建設仍在全面開花,面粉廠依然有增無減,油脂加工廠盲目上馬也未停止,而最突出的是玉米加工業。在“向玉米要能源”、“向玉米加工要效益”等口號推動下,以玉米為原料的生化制品燃料乙醇、麥芽糖、檸檬酸、賴氨酸等生產不斷擴大。東北不少玉米主產區在建、待建的玉米加工企業的產能都已經超過其玉米產量。

糧食深加工的發展除帶來產能過剩外,還將引發市場格局的變化。一是糧食市場將為以加工企業為主導,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地位將弱化。在吉林一些玉米深加工發展迅速的地方,農民賣糧已從原來的看糧站的行情變為看加工廠的行情。二是“糧源爭奪戰”可能因加工而點燃,近年來世界糧食價格的持續上漲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苗頭。

吉糧集團副總經理姜建華說,中、美是世界頭兩位的玉米生產大國,近年逐步減少玉米出口乃至變為凈進口,加上其他國家的玉米加工增加,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上的“能源爭奪戰”會不會在將來演變為“糧源爭奪戰”,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記者:林艷興 葛如江 王建威)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相關文章:
中國物流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打造"零成本"農村物流優勢:郵局也賣油鹽醬醋
發揮物流中心對提高物流效益的作用
中國今年社會物流總額將超55萬億元 增幅約15%
物流業已成為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