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非公36條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4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非公36條”即《國務院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是國內第一個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系統性政策文件。

國務院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一、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
(一) 貫徹平等準入、公平待遇原則。
(二) 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
(三) 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
(四) 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
(五) 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
(六) 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
(七) 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
(八) 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地區崛起。
二、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金融支持
(九)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十) 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十一) 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十二) 鼓勵金融服務創新。
(十三) 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
三、完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社會服務
(十四)大力發展社會中介服務。
(十五)積極開展創業服務。
(十六)支持開展企業經營者和員工培訓。
(十七)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大力培育技術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讓。
(十八)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推動信息網絡建設,積極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國內外市場信息。
(十九)推進企業信用制度建設。
四、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十)完善私有財產保護制度。
(二十一)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二十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二十三)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二十四)建立健全企業工會組織。
五、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
(二十五)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二十六)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行為。
(二十七)完善企業組織制度。
(二十八)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
(二十九)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
(三十)推進專業化協作和產業集群發展。
六、改進政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監管
(三十一)改進監管方式。各有關監管部門要改進監管辦法,公開監管制度,規范監管行為,提高監管水平。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監管信息,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三十二)加強勞動監察和勞動關系協調。
(三十三)規范國家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收費行為。
七、加強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指導和政策協調
(三十四)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指導。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需要,強化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創新服務手段。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動態的監測和分析,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投資重點和市場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三十五)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宣傳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和表彰非公有制經濟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輿論環境。
(三十六)認真做好貫徹落實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抓緊制訂和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及配套辦法,認真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確保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5年2月29日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