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終止對華貿易美國也會出現逆差解決失衡中國做出努力美國尚無動靜
當史蒂芬·羅奇走向美國國會演講臺時,這位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明顯感到了來自臺下的壓力。今年前兩個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再次超出預期,這為臺下一直敦促中國提高人民幣升值幅度的美國議員提供了更多的“口實”。
不過羅奇仍選擇了“打抱不平”,在給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作報告時,羅奇嚴厲批評了讓中國成為替罪羊的做法,“中國正在補貼美國,解決美國對華貿易失衡的關鍵是美國是美國該做些什么。”
“中國正補貼著美國利率”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為,中國現行的匯率政策,等于給中國公司出口提供“補貼”。實際上,伯南克的觀點目前在美國政經領域頗有市場。
但對“補貼”論調,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羅奇認為:“這是對中國貨幣政策和改革狀況有失偏頗的評論,評論者沒有注意到中國如何制定其貨幣政策,也沒有看到這種所謂‘補貼’給美國帶來的好處。”
“真正的問題是要弄清楚究竟誰在‘補貼’誰。”羅奇指出,中國每年新增的外匯儲備當中,有60%-70%用于購買美元資產,按中國外匯儲備每年新增2000億美元計算,意味著每年需購入最少1200億美元的美元資產。“沒有中國買入美元資產,美元肯定會下滑,美國的利率也會走高,這表明中國正‘補貼’著美國利率。”
此外,中國“補貼”給美國的還有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羅奇表示,作為一個低成本且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的生產商,中國與美國做買賣,無形中是給美國家庭的購買力提供了補貼。“即便終止對華貿易,美國的貿易逆差也會出現在別處,如果是成本較高的生產商,就等同于對美國消費者征稅。”
“中國已經努力,美國沒有動靜”
在最新的講話中,羅奇無奈地指出:“美國的政策制定者與政治家們,通常對中國內部發生的事情知之甚少,他們想象中的威脅要大于現實。”
羅奇更是為臺下的議員們描繪了一個災難性后果,“當前責難中國的浪潮,比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責難日本的情況更加嚴峻,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和日漸高漲的貿易保護思維,已經把世界經濟引領到危險境地。”
羅奇表示,消費占美國整體經濟的比重已經從7年前的65%升至70%,而美國的進口急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個人消費過度的結果。“調整人民幣匯率,不能填補美國的儲蓄缺口,也不能解決美國因過度消費引起的過度進口問題,而且有可能對中國尚未完善的金融體系造成沖擊。”
為了緩和中美貿易緊張而引發的不安,羅奇認為,中美兩國都要“有所作為”。他開出的“藥方”是,“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上應做出更多的努力,并且繼續推進金融改革;美國應該鼓勵人們多儲蓄,投資人力資本并改革教育體系。”
“關鍵其實已經不是中國政府應該做什么,而是美國政府應該做什么。現在,中國已經做出努力,可美國還沒有動靜。”羅奇最后表示。(邢 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