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石油市場需求仍將保持旺盛勢頭,但目前作為國內最大兩個從事煉油與銷售業務的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 13.67,0.17,1.26%),正面臨嚴峻挑戰,未來我國石油煉油銷售業務將承受包括波動起伏的高油價競爭、國際上同行業競爭、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等三大壓力”,在日前舉辦的上海石油石化經濟論壇上,業內專家對未來我國石油煉油銷售業務表示擔憂。
需求形勢仍良好
中國石油煉油與銷售分公司副總經濟師張宏指出,未來我國成品油市場的銷售形勢依然喜人。盡管國家提出,“十一五”期間的主要任務是節能減排,采取各項措施,限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減少能源特別是對石油等一次性能源的消耗,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成品油需求不斷增加的趨勢不會改變。
近1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發展,帶動了成品油消費的強勁增長。根據張宏的預計,交通運輸業在第三產業的比重將從2000年的16.4%穩步上升至2010年的18.2%。預計機動車保有量的年均增幅達到7%,其中汽油車7.1%,柴油車6.6%。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舒朝霞預計,2010年我國石油需求總量將達到3.9-4.0億噸之間。
不過,中國需求的增長態勢,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巨頭的目光,由此將使國內企業面臨競爭。“中國成品油需求的增長速度不斷加快,中國市場正成為世界大石油公司爭奪的主戰場,國際上一些著名石油公司正在尋機通過各種渠道,采取各種方式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來瓜分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幾個消費高速增長的市場。”張宏表示。
三大壓力凸顯
與會專家指出,雖然未來石油需求形勢良好,但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等煉油與銷售業務巨頭將承受高油價、國際同行業競爭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壓力。
張宏認為,未來煉油行業所加工的原油進入高油價時期,原油價格基本穩定在50-70美元之間,很難再回落到50美元以下的水平。為此,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也將不斷上漲,且成品油價格漲幅將大于原油價格漲幅,世界煉油業加工毛利進入一個較高時代。而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幅難以跟上國際市場,利潤要低于世界水平。
業內專家指出,由于中國的煉油業務起步較晚,無論是規模、煉油技術、加工成本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相當差距,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有煉廠658家,平均規模647萬噸,其中1000萬噸規模的煉廠占世界總能力的50%。而中國的平均規模只有601萬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亞洲平均715萬噸的水平。由于規模和裝置能力限制,煉化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低于國外同行業水平。
此外,國內煉油銷售企業還將面臨相關政策變化帶來的壓力。2006年12月份,成品油零售市場、批發市場的全面開放,使得國外大石油公司進入國內成品油流通環節成為現實。據統計,入選《財富》世界500強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幾乎都在中國投資建廠,投資最大的BP累計投資總額已經達到45億美元,2500多家外資企業的加油站中,有1500多家加油站開始運行。“這些加油站運行之后,首先是打‘價格戰’,對國內成品油銷售造成直接沖擊”,張宏說。
在相關政策影響方面,專家還指出,由于進出口的開放,特別是降低了進口關稅,由于周邊主要國家到國內沿海港口的運輸成本較低,國內成品油市場還將面臨進口資源的沖擊。另外,環保政策要求方面,也使得兩大集團背負較為沉重的投資成本負擔。(記者 李中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