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取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張玉臺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較快、效益較好、運行較穩的態勢。社會生產力水平較快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消費日趨活躍,經濟增長的協調性不斷改善。
不過,在國際收支不平衡、流動性過剩矛盾突出、信貸投資增長較快、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等問題尚未根本緩解的同時,經濟運行中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速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加大,食品、房地產等領域價格大幅上漲等,應認真研究和對待。
今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呈現出了一些積極可喜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經濟增長快速平穩,增長環境相對寬松。
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經濟繼續沿著快速發展的上行軌道平穩增長。二是價格漲幅仍在可控區間。三是從結構上看,伴隨著近年來交通運輸、電力能源等基礎性產業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的瓶頸基本消除,給這一輪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環境。
第二,經濟效益明顯改善。
一是財政收入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為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加快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大的財政支持。二是企業實現利潤連續5年保持20%的快速增長。三是居民收入連年快速提高。
第三,結構性調整已顯成效。
一是投資和消費之間的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投資增速高于消費增速的幅度在縮小,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增大。二是輕重工業比例在改善。上半年,重工業與輕工業的增速剪刀差比一季度縮小0.9個百分點。三是部分調控行業增速回落。與一季度相比,六大高耗能行業產品生產回落了0.5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同比也有所下降。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下述一些方面:
第一,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為9809億美元,同比增長23.3%。其中,出口5467億美元,增長27.6%;進口4342億美元,增長18.2%。進出口相抵,順差達1125.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84.3%。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導致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我們必須高度注意由此引發的一些新問題,比如增大基礎貨幣投放壓力,加大貨幣政策操作難度,加劇國內資源環境矛盾,引起國際貿易摩擦等。
第二,流動性過剩難以緩解。在資金使用效率顯著提高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一改長期以來的下降趨勢,在2004~2006年保持穩定,今年以來明顯加快,表明定期存款活期化的趨勢仍在加劇。貨幣供應量仍在較快增長,流通中貨幣數量偏大、增長偏快的問題還在發展,資金流動性過剩仍然比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資金流動性過剩很容易催化資產泡沫,對未來經濟平穩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第三,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2%,漲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等肉禽蛋價格的大幅上漲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不過,我國食品供給基礎是穩定的,并且逐步加強。采取相應調控措施后,預計食品價格漲幅將逐步降低。
第四,高耗能行業增速仍在高位運行,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今年上半年主要高耗能行業和產品生產、出口、投資增速仍在高位運行,全年結構性節能難度加大。今年上半年,高耗能的重工業和全社會用電的增幅超過去年同期,太湖等一些水體污染事件甚至影響到社會安定。資源環境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最突出的制約因素。
圍繞著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針對經濟運行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還比較大的情況,建議在總量上要進一步穩中適度從緊,在結構上要進一步加大調整力度,在體制機制上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政策上要努力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防止投資反彈、抑制CPI繼續上行、加強節能減排力度。
(一)鞏固宏觀調控成果,著力完善體制機制
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鞏固2006年以來宏觀調控取得的積極成果。宏觀調控應在維護總量平衡的前提下,著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鼓勵自主創新,控制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繼續協調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投資體制、財稅體制和土地管理體制等關鍵領域的改革,完善統計考核體系,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落實宏觀經濟政策。
(二)有效控制行政主導的投資熱,引導消費結構平穩升級
在資金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手段穩定總需求。要繼續控制投資需求過快增長,繼續完善并嚴格執行資源、環境、安全、技術方面的市場準入標準,加強對地方政府貸款項目的審查。
(三)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第一,擴大公共財政對農業保險補貼的試點范圍和補貼比例,增強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生產力,穩定農產品生產,平抑市場波動,促進農民增收。第二,財政增收部分應更多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傾斜。第三,進一步完善關于資源環境的財稅政策,加快調整資源稅,使資源環境的社會成本盡可能進入企業經營成本核算,減少因盲目出口帶來的過度能源消耗。
(四)積極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問題,需要著眼長遠,從戰略角度通盤考慮,研究完善新時期對外開放的總體戰略。近期宜考慮:第一,進一步完善利用外資政策,加強對外資投向的引導,努力創造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第二,堅持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審時度勢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增強匯率彈性,逐步釋放匯率升值壓力。第三,制定鼓勵資源性產品進口的措施,在稅收、資金、倉儲等方面予以必要支持。第四,進一步放寬用匯限制,完善政策,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擴大對國外資源的開發性投資。第五,在不違背WTO基本準則的前提下,加快外貿政策轉型。通過外貿政策轉型,提升外貿增長的結構和效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五)實行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積極應對資金流動性過剩問題
一是適度調整貨幣政策目標。在資金流動性過剩背景下,貨幣供應量年度增長率宜適當調低。以此為基礎,根據經濟運行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情況,可適時適度加以微調。二是改進銀行結售匯制度,擴大企業留匯比例,繼續完善個人外匯管理制度,進一步推進“藏匯于民”,緩解外匯儲備增長對貨幣政策的壓力。
(六)加強證券市場制度性建設
要通過制度建設,防范股市泡沫,降低股市大幅波動及可能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負面影響。要加快證券市場改革步伐,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和券商管理制度,健全和嚴格執行證券市場交易規則,繼續推進股權分置改革。支持國內大型企業包括已經在海外上市的大型企業在國內上市,放緩國有企業海外上市步伐和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引進速度,鼓勵外商投資者在我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增加新股發行數量,擴大債券特別是企業債發行規模,嚴格控制國外短期投機資本的流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
(七)繼續穩定農業生產
從近期看,應落實對主要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和各項補貼政策,加強對糧食進出口的宏觀調控,嚴格控制糧食出口,保持足夠庫存;對高度依賴進口的農產品,宜擺脫部門局限,把握進口時機,減弱國際市場波動對國內的沖擊。根據我國國情,本著“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重點發展作物秸稈和非糧食作物的生物質能源加工。
(八)采取綜合措施應對近期的食品價格上漲
針對豬肉等畜產品價格的劇烈波動,重點宜加快推廣優良品種,強化防疫體系,完善市場基礎設施,推廣政策性保險制度,鼓勵規模化飼養方式。對于部分住校困難學生和城鎮低收入家庭等受影響較大的群體,則需要政府給予必要的補貼,并適時適度提高補貼標準。
(九)努力穩定房價
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穩定房價:既要有效控制投機性購房需求,也要調整住房需求結構,從穩定預期,保障基本生活出發,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同時加快發展二手房市場和房屋租賃市場,分流購房需求。以制度創新來抑制投機性購房行為,形成住房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十)加大資源環保工作力度
要切實落實節能減排措施,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改革財稅體制,理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財稅關系,合理引導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提高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上述政策的實施,將有效化解經濟運行中積累的和新出現的風險。可以預計,2007年我國經濟將處于高位趨穩運行態勢,不會出現大起或者大落,預計全年經濟增長速度很可能會超過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