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中國社保網絡不斷延伸 百姓安康獲更好保障 農民工保險上議程 -環保總局將提高環境準入門檻控制新污染 中國環保走向全程監控 -中國最大"地主"碧桂園土地儲備達45平方公里 揭密房地產商暴利 -中國煤田明年"產油" 2020年年產5000萬噸 煤化工產業規劃待出臺 -中國境外企業七成贏利或持平 -中國建新型光伏發電示范電站 首個超臨界機組"中國腦"投入運行 -甘肅發現特大金礦 中國或在今年取代南非成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國 -中國干部人事制度體系初形成 推聘用合同制 管理人才流動率高 -全國豬肉整治行動啟動 五部門夜查進京豬肉 豬肉價格開始回落 -中國國家藥品定價原則正醞釀調整 大力促進質優價廉藥物的生產
潛行商業地產 大摩持股中國第一高樓9%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17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下稱“大摩”)已入股中國大陸第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9%的股權。這顯示出其仍然看好中國的商業地產。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投資商森大廈株式會社(下稱“森大廈”)社長森稔上周五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大摩已入股環球金融中心9%的股權,森大廈則持股70%,余下股份由日本及歐美30余家金融機構組成的財團持有。

據森稔介紹,森大廈最初委托大摩為環球金融中心30%的股權尋找買家,最后大摩自己愿意出資買下其中9%的股權,森大廈的持股比例也由之前的80%降至目前的70%。

建筑高度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周五剛剛實現封頂,此時距離其第一次開工儀式已10年有余。101層的這座大樓靠近420.5米的金茂大廈,將成為上海新地標。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總投資額預計達12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1.73億元)。如果按以上數據計算,大摩所持的9%股權已價值不菲。盡管大摩獲得該股權的代價目前仍不得而知,但以大摩以往的出手經驗,有望“低于市場價”取得。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的陸家嘴(29.72,-0.45,-1.49%)(30.17,0.00,0.00%)區域,是金融機構云集之地,這也導致高檔寫字樓供不應求。盡管明年春季才能完全竣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目前已獲得了不錯的預訂。

過去幾年中,由于高檔寫字樓租金不斷上漲,海外基金一直熱衷于收購成熟的辦公樓物業。除大摩外,高盛、麥格理、花旗銀行以及雷曼兄弟等都已先后進入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盡管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等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限制外資投資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但并未有效阻擋外資的腳步。從今年的情況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資金,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小型基金都進入中國尋找項目。  在此次入股之前,大摩已經在上海收購了包括世界貿易大廈及上海廣場商場裙樓在內的多項商辦物業,隨后又將收購的焦點轉移至整幢的住宅樓,并將其改造成酒店式公寓出租經營。

據森稔介紹,根據已簽訂的租賃協議,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日租金水平大約是3美元/平方米,“但這只是夏天的價格,到秋天可能會有變化”。這一價格在上海已接近最高水平。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吉村明野表示,預計環球金融中心15年后可收回投資。

盡管房價調控措施不斷,今年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還是達到了2005年7月以來的最高點。已搶先進入的一些海外基金正在選擇退出。麥格理銀行、高盛銀行都將其在上海收購的辦公樓物業出售套現,回報率均超過100%,且持有時間均不超過2年。

按照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招租計劃,明年開業時辦公樓的入住率將達到40%,開業后一年內將超過90%。

當天參加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封頂儀式的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啟正表示,在浦東陸家嘴的規劃中,包括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在內,將有三幢摩天大樓,“另一幢正在等待有遠見的投資者”。翟宇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文章:
重慶將建西部第一高樓“嘉陵帆影”
上海“浦西第一高樓”基本建成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封頂 可容納約4萬人 創四世界之最
圖片新聞:
中國首度啟動城市公交周 百座城市“綠色出行”
京滬上榜異地置業十大風險城市 深圳房價高過香港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聚焦十七大前中國人事任免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