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取上大飛機項目,我們奮斗了20多年,如今中國人大飛機之夢終于要起飛了。”現年82歲、原國家科委科技干部局局長、大飛機專家金履忠教授昨天激動地對早報記者表示。
曾經擔任國產ARJ21支線飛機副總設計師的周濟生昨天透露,大飛機制造零部件中最起碼有50%以上需要對外招標。“這其中包括了飛機的發動機、大部分的機載設備和系統。”
據了解,此前我國第一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系列飛機項目就有19個全球合作商,其中的關鍵系統———發動機系統)合作商選擇了美國的GE公司。而作為ARJ系列飛機的一款,ARJ21-700整架飛機的生產分工,是由中國、巴西、西班牙、比利時和智利等國家的供應商共同完成的。“當時,ARJ21-700項目招攬了許多世界知名的民航設備供應商:霍尼韋爾和帕克的飛控系統,羅-科的航電設備。”周濟生回憶道,“ARJ21-900更有龐巴迪參與設計。
金屢中昨日也認為,我國目前還沒有研制飛機發動機、部分研制機載設備和系統企業的基礎,需要和國外進行合作。
但是原ARJ21飛機第一任總設計師吳興世卻表示了相反的意見。他表示,制造方面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到國外的飛機制造廠去轉包生產。“波音、空客可以在全世界進行轉包生產,是由于他們的質量管理體系及能力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我國現在的制造能力本身不行,怎么可能要求其他國家的制造廠造出比我國質量更好的飛機部件?”他認為,“要駕馭國際資源,首先得自己有能力,要自己能干,才能指揮別人干好。如果外國制造商看到中國的制造能力還不如他們,他們不會老老實實按照波音、空客的高標準來制造飛機部件,很有可能降低質量,達到中國的制造要求就行了。”
新聞附件
大飛機大事記
1970年8月,中國第一個大飛機項目“運10”啟動,并于1980年9月26日首飛。
1985年2月起,耗資5.377億元人民幣研制的大飛機“運10”就一直停放在上海飛機制造廠的一個角落里。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飛機工業發展“三步走”計劃:第一步是裝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線飛機;第二步與國外合作,聯合設計研制100座級飛機;第三步是2010年實現自行設計、制造180座級干線飛機。
但1997年8月,波音并購麥道公司后停止生產MD-90。1998年,空客終止AE-100項目。有關大飛機的研制工作徹底停滯。
2003年11月,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大飛機項目論證組”開始調研和專家論證。到2004年年中,論證工作基本結束。
2007年2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原則上批準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
2008年5月11日上午10時,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揭牌儀式。(來源:東方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