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不少外貿企業反映生存困難,但宏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外貿出口總體并未出現大幅回落。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內外部經濟環境進一步變化,下半年我國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進口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外貿形勢變化導致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不大。
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
海關統計顯示,1-6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1234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7%。其中,出口6666億美元,增長21.9%;進口5675.7億美元,增長30.6%;貿易順差99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凈減少132.1億美元。
今年以來,我國進口增速一直高于出口增速,進口金額受全球通脹的影響維持高位,貿易順差環比持續收窄。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貿易稅收政策調控、人民幣升值、外需放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初級產品進口價格飆升等因素導致今年以來貿易順差縮減。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認為,下半年出口形勢還會延續這一走勢。由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加上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如果不發生大的全球金融危機,今年中國出口增速可能在15%左右。”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指出,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美國企業回款速度放緩,且違約率增加。“美國很多進口商已不能履約,中國國內許多外貿出口企業更在乎之前發出的貨物能否收回貸款。”
此外,企業生產成本持續增加。分析人士指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走高,國內自然災害使通脹壓力不斷攀升,也反映在進出口企業的經營狀況上,進口成本、國內物價、信貸成本、勞動力工資、環境保護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幣加快升值,對出口減速的影響較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新出口訂單指數6月跌至50.2,連續三個月持續回落;6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2,逼近指數為50的經濟衰退臨界點,這意味著出口行業下半年形勢不容樂觀。
從進口方面看,李健認為,由于今年國內投資、消費增長比較快,加上震災重建因素的影響,下半年進口需求仍會強勁增長,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高也將推高進口價格。“總體來看,今年順差將繼續縮小,頂多與2007年持平。”
經濟“硬著陸”可能性不大
盡管下半年出口增速將進一步放緩,但導致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我國出口市場正逐步走向多元化。近六年來,我國與前五大貿易伙伴的貿易額占比呈不斷減小態勢,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比較活躍。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目前的調整有助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變。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的企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和淘汰風險。目前這種調整與陣痛也是優化出口商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契機。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認為,從前5個月情況看,易受國際經濟和貿易周期影響的加工貿易出口增速放慢,而與中國國內需求聯系更為緊密的一般貿易進口仍保持強勁。
他指出,到目前為止沒有明顯跡象表明中國制造業競爭力受到普遍威脅。由于中國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擴展的供應量、工業擴張迅速以及勞動力供給充足,即使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這些因素仍可支撐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李健指出,目前在國內通脹率比較高的情況下,出口適度放緩會緩解通脹壓力。“從經驗來看,通脹壓力與出口過快增長有一定關系。因為出口增長快,說明需求熱,需求強勁肯定帶動物價上漲。因此盡管凈出口對GDP的拉動作用可能減慢,但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是復雜的。目前來看,出口沒有偏冷,增速比較平穩,也沒有出現大量失業的現象。”
外貿政策不會大變
國內出口企業面臨的壓力已引起政府部門的密切關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最近在山東調研時表示,過去那種粗放型的外貿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必須從結構上、方式上、質量上解決目前的困難,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力。
專家認為,下半年外貿政策可能不會大幅調整。目前來看,初級產品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平穩增長,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出口仍保持快速,這些都在政策調控預期范圍內。
李健指出,盡管目前有些出口企業要求提高出口退稅率,但從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政策制定者會考慮微調,但總體不會有大變化。
他認為,人民幣加快升值要慎重。“這不僅對出口打擊更大,也會帶來流動性壓力。最好是能保持相對穩定,漸進升值,給企業一個信號——認清大環境變化,不能走過去靠低價格、數量擴張發展的道路,而是注重集約化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