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30年黨的建設取得的成績和進步
30年黨的建設在開拓創新、求真務實中與時俱進,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是多方面的、有目共睹的。這些成績和進步,我體會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一)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在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上取得重大成績和進步。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思想路線對頭不對頭,對我們黨和黨的事業至關重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我們黨領導和支持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之所以意義重大而深遠,就在于這場討論沖破長期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恢復了我們黨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思想路線,打開了中國歷史發展進步的思想閘門,使我們黨煥發出勃勃生機。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基本建設,不解決思想路線問題,不解放思想,正確的政治路線就制定不出來,制定了也貫徹不下去。”30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世界、指導實踐,堅持從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人民群眾的生動創造中總結經驗、吸取營養,努力使各項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增強主動性、富于創造性。在黨的思想路線指引下,廣大黨員和干部解放思想、開動腦筋,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式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積極探索、講求實效在黨內形成風氣,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停滯、永不僵化,成為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可以說,這是30年黨的建設取得的根本的、最富有意義的成績和進步,必將在今后黨和國家生活中長期發揮重大作用。
(二)確立和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上取得重大成績和進步。黨的政治路線是黨根據自己的性質、宗旨、最高綱領和一定歷史階段的中心任務制定的行動基本準則,是黨的各項具體工作路線和具體方針政策的“綱”。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黨的政治路線出了問題,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還以階級斗爭為綱,長期把發展生產力的任務推到次要地位。這30年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以新的面貌和強大的戰斗力帶領人民為實現新的歷史任務而奮斗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根本的一條就是確立和毫不動搖地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實踐證明,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30年來,我們黨緊緊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不懈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要求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都要服從服務于黨的基本路線,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牢牢把握“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關系,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貫穿于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全部工作之中。特別是在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刻,在遇到各種干擾的時候,我們黨都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保持清醒頭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基本路線上來,從而使黨的基本路線日益深入人心,全黨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斷增強。這同樣是30年來黨的建設取得的根本的、最富有意義的成績和進步,同樣將在今后黨和國家生活中長期發揮重大作用。
(三)堅持推進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工作,在加強黨的理論建設上取得重大成績和進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在變化,中國在前進,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發展,迫切要求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我們黨不負時代和人民的期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黨的十六大以后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相互銜接、相互貫通,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形成這個理論體系,是30 年來我們黨在理論上政治上的最大收獲。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共產黨人綜合素質的核心和靈魂。30年來我們黨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黨員、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普及活動,大力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我們黨始終把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黨員和干部教育培訓的中心內容,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黨的理論武裝工作就跟進一步,著力推進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幫助廣大黨員和干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始終保持和發展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可以說,這30年是黨的理論創新相當活躍的時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普及的時期,也是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被越來越多的黨員和群眾所學習、所接受、所掌握、所運用,理論成果變為巨大物質力量的時期。
(四)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組織路線,在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上取得重大成績和進步。黨的組織路線是由黨的政治路線決定并為政治路線服務的。30年來,圍繞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根本任務,我們黨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組織路線。從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到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強領導集體,再到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定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的堅強領導集體;從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到提出人才強國戰略和黨管人才原則,再到確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黨的組織路線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以建立健全選拔任用和監督管理機制為重點,以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為目標,不斷推進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從建立干部離休退休制度、下放干部管理權限、實行干部分類管理到建立健全公務員制度,從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和交流機制到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都取得重大進展。我們黨認真貫徹黨的組織路線和干部政策,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充分發揮各個年齡段干部的作用,不斷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培養造就了一支總體上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干部隊伍,形成了一茬又一茬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各級領導層。整個干部隊伍和各級領導班子的結構大大改善。我們黨創造性地抓人才工作,創新和完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逐步建立有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各盡其能的人才開發機制;健全和完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市場體系建設,著力提高黨政干部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的基本素質;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環境。這些工作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和成效。30年來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和進步,為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保證。
(五)堅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在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上取得重大成績和進步。黨的基層組織擔負著凝聚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對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嚴重破壞的基層黨組織進行了多次整頓,使黨的基層組織得到恢復、鞏固和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展開和不斷深化,各級黨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企業、機關、學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等基層黨組織建設;同時積極進行調整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改進工作方法、創新活動內容的探索,認真研究解決加強社區、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等領域的黨建工作,創造了把基層黨組織建在社區、建在產業鏈上、建在社區樓道等新經驗,擴大了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30年來,廣大基層黨組織結合各自特點努力工作,成為團結帶領群眾進行改革和建設的戰斗堡壘,為推動發展和維護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同時,各級黨委大力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新形勢下黨員長期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創造積累了新的經驗;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認真做好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和干部中的先進分子中發展黨員的工作,積極穩妥地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廣大黨員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項事業中開拓進取,積極奉獻,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特別是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在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不畏艱險、勇挑重擔、舍生忘死、沖在前面,充分展示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優良品格和時代風范。
(六)著力增強和鞏固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上取得重大成績和進步。黨的作風體現著黨的宗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歷史和現實表明,我們黨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黨的作風方面的問題、脫離群眾的問題、消極腐敗現象滋長蔓延的問題,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地表現出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反復告誡全黨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反對和防止各種不正之風;以后又反復強調越是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越要堅持不懈地反對和防止腐敗,越要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30年來,我們黨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上采取了許多重大措施,1990年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2001年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對加強作風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這些年來,按照中央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和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要求,各級黨委在解決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黨的十六大以來,各級黨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大力倡導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等“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力倡導勤奮學習、學以致用等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更加關注民生,切實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提高了黨的公信力,密切了黨群關系。30年來,我們黨針對新形勢下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情況,堅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堅定不移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我們黨堅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形成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辦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反腐倡廉三項工作格局,筑起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動反腐敗從側重遏制轉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軌道上。我們黨確立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戰略方針,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積極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不斷取得反腐敗斗爭的階段性成果。我們黨改革反腐敗工作體制,恢復中央和地方各級紀律檢查機關,政府系統成立監察部門,檢察院設立反貪局,組建國家預防腐敗局,紀檢部門和監察部門合署辦公,紀檢監察部門對派駐機構實行垂直領導、統一管理,等等。這些舉措,已經并將繼續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七)不斷推進黨建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在加強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建設上取得重大成績和進步。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依靠制度的保障。制度建設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把制度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基礎性建設貫穿于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既用制度建設來促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深入發展,又用制度建設來鞏固黨的建設取得的成果,努力探索注重從制度上建設黨的新經驗新路子。黨章是黨的根本規章,是黨的全部活動的基礎和依據。黨章的修改和完善是黨的制度建設的最重要內容。黨的十二大制定了新黨章,之后經過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七大歷次黨代會的修改,黨章不斷得到與時俱進的充實和完善。根據黨章精神,適應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我們黨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在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上取得新進展。我們黨把黨內民主提升到關系黨的生命的高度來認識,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并取得重大進展。一是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得到健全。1985年制定《關于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若干具體問題的暫行規定》,標志著黨的各級代表大會逐步走向制度化。黨的十二大以來,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都按期召開,地方各級黨代會的議程、選舉進一步規范,黨代表大會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七大又決定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進一步完善。二是黨內選舉制度不斷完善。差額選舉的范圍擴大到各級黨代會代表,基層黨組織委員、書記,地方各級黨委委員、常委,中央委員會委員。1990年和1994年黨中央分別頒布了黨的基層組織和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使黨的基層組織和地方組織選舉工作進一步規范和制度化。黨的十七大前后,進行了民主推薦黨和國家高層領導人選的實踐。三是黨的集體領導制度更加規范。黨中央制定并不斷完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書記處工作規則,連同1996年頒布試行的《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標志著黨委集體領導和民主決策逐步制度化、規范化。黨的十六大以后,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的制度,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度,這是黨的集體領導制度的重大進步。
以上我從七個方面對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取得的重大成績和進步進行了粗線條的梳理。當然,這種梳理沒有也不可能全部覆蓋30年黨的建設的豐富實踐。從這些成績和進步可以看到,30年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開創和不斷推進,有力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不斷邁向新高度,站在了今天的歷史起點上。這30年是我們黨堅持不懈抓黨的建設的30年,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30年來,一些國家的共產黨改旗易幟,一些長期執政的老黨、大黨先后丟掉執政地位。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們黨經受住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不僅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而且黨的執政能力不斷得到提高,黨的執政地位不斷得到鞏固。30年的成就,凸顯了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于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30年的實踐再一次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而且能夠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勝利,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無負于人民重托和希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