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倡‘科學發展觀’戰略是中國改革開放‘走向成熟’的具體表現”。這是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蓋保德博士不久前接受記者采訪,談到中國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巨大成就時一句最有感觸的話。他認為,如以此戰略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中國必將成為世界強國。
蓋保德先生告訴記者,他第一次去中國是在1979年,也是中國經濟改革剛剛開始的年份,以后又多次訪問中國,在中國講學,并以世界銀行北京辦事處資深經濟學家的身份常駐北京。此后,蓋保德還擔任過美國財政部東亞司中國處處長及副司長,非常熟悉中國情況。2004年9月加入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后,重點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宏觀經濟政策、地區發展及扶貧策略等問題,先后發表了《中國經濟:喜憂參半的表現》、《使用中國統計系統的實際問題》、《人民幣并不是問題》等專著??梢哉f,他親眼看到了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蓋保德表示,中國3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單從中國減少貧困人口就可以說明問題。30年前,中國有70%的人口,近7億人口處于貧困線以下(每天1美元),到1985年,貧困人口減少到1.5億,現在只有1.6%的人口也就是只有2000萬人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帶給中國人民最直接的好處。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在這樣短的時間里解決了絕大多數民眾的貧困問題,是非常了不起的。
中國在短時間內取得的快速經濟發展給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國家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尤其是大力發展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做法,這不僅需要一個完善的組織機構與專業人員的協調合作,而且需要大批資金;許多國家都無法籌措足夠的資金來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但中國做到了,這一點值得許多國家學習與借鑒。
談到中國經濟改革中面臨的金融體制改革問題時,他結合目前美國國內金融市場出現的危機提出建議:第一,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不宜過快,不能完全實行所謂的市場自由化,不要盲目依賴國外的經驗;第二,必須建立一套有效而強大的監管機構,中國在金融體系改革的過程中要重視監管機構的建設,并充分發揮其監管作用;第三,金融體制的改革需要一大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他們不僅要有書本理論知識,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中國應加強對金融人才的培養,特別要注意吸引有經驗的專業人員,這樣才能保證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成功。
蓋保德對中國的農村情況頗有研究,今年初,他撰寫了一部新著《中國經濟的波動對中國農村經濟的影響》。他表示,在中國推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如何逐步實現最大程度的鄉村城市化,加快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民子女的教育程度,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提高農村人口的收入,盡快縮小城鄉差別,這對保證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他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改革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經濟保持8%-10%的高速增長,同時將通脹率控制在12%以下。他確信,中國政府能夠做到這一點,特別在當前國際油價不再走高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應運用一切經濟手段避免通貨膨脹的蔓延。同時要努力提高司法機構的執法水準,逐步縮小中國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別。
蓋保德認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后提出的重大戰略,意義重大,它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已“走向成熟”??梢赃@樣說,經濟改革初期,中國重點放在經濟建設,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修路架橋,引進外資,建房設廠,增加就業,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科學發展觀”則從戰略高度出發,深化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擴大其內涵,除了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將更加關注環境保護、教育、醫保等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方面,解決分配領域的不公平、腐敗、食品衛生與安全等民眾關切的問題。這表明中國的經濟改革將進入一個嶄新階段。 (駐華盛頓記者 徐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