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今天(27日)發布的改革開放3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表明,改革開放30年,是我國逐步擺脫低收入國家行列,不斷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邁進的30年,國民經濟連上幾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了由弱到強的舉世矚目的巨大轉變。
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份額已達6.0%
根據這份報告,1978年,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645億元,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位居第十位。人均國民總收入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發達的低收入國家行列。1979—2007年,GDP年均實際增長9.8%,不僅明顯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長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年平均增長3.0%的速度。
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經濟總量呈現加速擴張態勢,經濟總量連上幾個大的標志性臺階。
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07年的249530億元。其中,從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萬億元用了8年時間,上升到1991年的2萬億元用了5年時間。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萬億元,2001年超過10萬億元大關,2002—2006年進入高速增長期,平均每年上升2萬億元,2006年超過20萬億元。在此基礎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萬億元。
經濟總量的加速擴張大大縮小了我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差距,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穩步提升,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折合成美元,我國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2801億美元,相當于美國的23.7%,日本的74.9%,德國的99.5%,分別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份額也有明顯上升,1978年為1.8%,2007年提高到6.0%。
我國已躍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
經過30年的大發展,我國人均GDP成倍增加,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1112元后,1992年達到2311元,2003年超過萬元大關,達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價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長近10倍,年均增長8.6%。人均國民總收入也實現同步快速增長,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我國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的擴大,使國家財政實力不斷增強。1978年國家財政收入僅1132億元,2007年,國家財政收入已經超過5萬億元,達到51322億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長14.1%。
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實現由短缺到富足的歷史性轉變。
1978年,我國外匯儲備僅1.67億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幣不足1塊錢。隨著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壯大,經常項目貿易盈余不斷積累, 1990年外匯儲備超過百億美元,達到111億美元;1996年超過千億美元,達到1050億美元;2006年超過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國外匯儲備擴大到15282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