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峽工程完成172.5米蓄水,下泄流量增加,中下游河段水位普遍上漲,通航一度緊張的中游航道恢復到正常維護,長江航道局駐守在中游各淺灘水道的挖泥船今起全部停止施工。
據悉,三峽工程自9月28日開始實施今年的實驗性蓄水以來,下泄流量從每秒20000多立方米銳減至每秒8000立方米,中下游河段水位隨之迅速下降。為保證正常通航水深,長江航道部門派出了6艘挖泥船和20余艘航標維護工作船,在長江中下游的沙市、監利、張南、福姜沙等河段展開挖泥疏浚和日夜維護,共出動航標艇3300次,調整航標4800座次,探測航道2500多次,疏浚泥沙120多萬立方米,確保了長江航運基本正常。
5日,三峽工程停止蓄水后,下泄流量恢復到每秒20000立方米以上,中游沙市、監利、漢口當天的水位分別為3.60米、6.24米、6.15米,比蓄水期間的3日分別上漲了2.07米、1.48米、1.13米。水位上漲使得中游通航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
長江航道局航道處負責人介紹,目前,中游水位雖然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但眼下長江已經進入到了一年中的枯水季節,航道水深仍然有限,尤其是中游的沙市、監利局部河段還是需要動用挖泥船才能確保2.9米的航道維護水深。因此,航行船舶必須嚴格按照航道部門公布的航道水深裝載航行,不要“超吃水”盲目駛入中游的太平口、窯監等淺灘水道,以免阻塞航道。
同時,該負責人還提醒,由于三峽庫區水位上漲了近30米,河道變寬變深,航行條件相對趨好,但是一些淹沒的礁石可能成為“水雷”,航行時須謹慎駕駛,在規定的航道內行駛。此外,隨著水位抬升,庫區一些拱形大橋的通航凈空和有效航寬變小,船舶通過時也要格外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