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開始,中石油在全國范圍內下調了汽柴油零售價,由此打破了與中石化長期保持的穩價合作局面。此后不久,中石化也火線跟進。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這一幕反映了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求關系的改變和成品油價稅費改革后出現的新競爭格局。
“在《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正式出臺后,兩大集團過去采用的聯手推價的聯盟策略可能失去政策層面的支持。”石油專家、東方油氣網副總經理鐘健昨天向本報記者介紹說,以往,在政府出臺調價政策時,成品油零售價被允許在中準價上下浮動8%,因此“聯手推價”可解釋成是為了維持實際運行價格在政府定價下限的需要。但此次改革后,政府僅規定了零售價的上限,并未規定下限。因此,如果今后兩大集團繼續采用這一聯盟策略,已不存在政策合理性,而且還容易被輿論指責為操控油價。
而這次之所以中石油會先于中石化挑起降價,鐘健認為主要由于產業鏈布局的不同,中石油比中石化有更強烈的通過降價促銷快速降庫的愿望。
在正常情況下,中石油每年大約需要通過“北油南下”以及“西油東調”的途徑,向中石化的南方市場分銷大約2400萬噸的成品油。一旦這種分銷規模受到阻礙,就會影響其煉廠的生產后路,更嚴重的是將可能影響其在東北地區廣大油田的正常開采。
另一方面,由于今后數年內國內新建、擴建的煉油裝置將集中投產,按“十一五規劃”中的要求,在2010年前將有9000萬噸煉油裝置建成投產,這些裝置投產后必將使成品油產量有一個“大躍進”。而同期,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內的成品油需求的增長速度卻在下降。
“可見,長期以來,國內資源緊張的時代結朿了,一個供大于求的時代即將來臨。”鐘健指出,由于成品油市場供求局面的改變,以及買方市場的形成,資源的擁有已不再具決定意義,提供更低廉的價格與更優質的服務才是成品油經營者的立足之本。
“由此,中國的成品油市場將進入一個比以前更為廣泛、更有利于消費者的競爭時代。”鐘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