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破裂
中國鋼廠寧可減產
“現在距離傳統的6月30日的談判期限剩下不到20天時間,如果雙方還達不成協議的話,會不會影響到中國鋼廠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對于記者的疑慮,單尚華說,“今年1-4月,全球粗鋼大幅減產超過30%,鐵礦石過剩達到2億噸,屬于嚴重的供大于求,中國鋼廠不必要擔心有錢買不著礦。國內港口庫存量達到7000萬噸,國產礦也會增加供應。如果談判破裂真的有影響的話,中國鋼廠寧可選擇減產。”
單尚華表示,現在外礦已經變成純粹的商人,沒有把自己當作生產企業,過于注重眼前“套利”,這不利于礦山長遠發展,也有損鋼廠與礦山的戰略合作。
徐向春也表示,“鐵礦石原料不是問題,現在本身鋼廠不追求產量。談判達不成協議,不意味鐵礦石貿易的終止,只是雙方可能會選擇現貨貿易形式。雙方都不承擔長協破裂的責任。但如果對方真的斷貨,那將對全球最大的買主產生永久性的傷害,當然礦山也要掂量一下自己會付出的代價。”
而之前在天津的一次鐵礦石國際論壇上,榮程鋼鐵集團董事長張祥青的話倒是語重心長,“2008年鋼廠與貿易商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沒有一家鋼廠是因為買不著鐵礦石而停產的,沒有一家貿易商是因為租不著船而倒閉的。”
“治超”
將成立鐵礦石協調小組
針對今年以來,超量鐵礦石進口以及坊間懷疑可能存在貿易商與礦山合謀的“倒礦”行為,單尚華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近期,由商務部、中鋼協、五礦商會等部門牽頭,將聯合成立“鐵礦石協調小組”,對進口鐵礦石流向進行調查。協調小組將對鐵礦石進口合同以及鋼廠申報的進口計劃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鐵礦石合同不能放行。
另外,中鋼協將會同有關部門重新審查貿易商、鋼廠的鐵礦石進口資質。甚至會進行重新登記,這不僅要看企業規模大小,還要看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對貿易企業不執行代理制的要進行整頓調查,調查期間將停止其進口資質。
“今年1-4月份,生產企業進口鐵礦石下降400萬噸,貿易商多進口了3900萬噸。貿易商存在炒作,造成進口繁榮假象。”單尚華告訴記者,“對‘倒賣’外礦的貿易商處罰不會手軟,我們不排除‘殺一儆百’。”
相關資料顯示,今年以來,鐵礦石進口量排名靠前的貿易商主要有中鋼集團、瑞鋼聯、中化國際、中建材、中儲、浙江物產金屬、浙江物產國際。(記者 董文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