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灘作業區工程
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寸灘港對于重慶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發展大物流,推進“一圈兩翼”建設,促進城鄉統籌,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寸灘作業區工程建成后,將極大的推進重慶市的“一城一港”戰略,為促進港口物流發展一體化,發展大港口、大物流發揮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重慶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三峽成庫后航運條件的改善,重慶水運發展迅猛。2006年,水路貨運周轉量已占全市總量的65%,大大超過鐵路以及其他運輸方式,全市90%以上的進出口外貿物資通過水路運輸完成。作為建設以“九港”為主導的長江上游最大的港口物流樞紐工程中重要的一環,重慶寸灘作業區工程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總投資86466萬元,已通過竣工驗收。二期工程建設3000噸級集裝箱泊位3個,設計年吞吐能力42標箱,汽車滾裝泊位1個,設計年吞吐能力15萬輛,占地約850畝。總投資計劃110108萬元,預計將于今年底建成投產。三期工程建設3000噸級集裝箱泊位4個,設計年通過能力50萬標箱,并建設與整個碼頭相配套的港口物流園區,占地約1100畝。總投資計劃295000萬元,主體工程已全面開工。
依托寸灘港區為核心之一的內陸首個保稅港區—重慶寸灘保稅港區已于2009年6月2日正式開工,它的建成將有力推動重慶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成為中西部內陸城市加快開放的推進器。
(四)船舶標準化、大型化工程
長江及其支流是重慶最主要的運輸通道。近年來,長江水運迅速發展,尤其是三峽成庫后,重慶的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地位日益凸顯。然而,在水運業火爆的同時,重慶船舶發展卻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得雜亂無章,不規范、不標準的船型紛紛出現,并造成三峽船閘擁堵,影響了航運效率。為改變低水平運力過剩、高水平運力不足的局面,自2003年三峽成庫以來,長江上游就開始實施船舶標準化工作,加快推進船型標準化、專業化、大型化,發展江海直達運輸,全面提高船舶運輸效率。
經過多年的積極建設,一批適合新型運輸方式的集裝箱、化危品、干散貨、滾裝汽車和旅游客運等專業化運輸船舶得到快速發展,標準化船舶數量達到35%,運力達到60%。2008年,全市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1300噸以上,居全國內河之首,是1999年的20.3倍。船舶單位能耗明顯降低,1千瓦功率載貨量由1999年的1.5噸提高到6噸,平均單位能耗由1999年的7.6千克/千噸·千米下降到了2008年的3.1千克/千噸·千米,降幅達59%,按2002年燃油單耗水平比較,2008年共節約燃油近40萬噸,節油效益達21億元。建造標準化、大型化船舶,單位載重噸消耗鋼材明顯下降,500噸級貨運船舶單位載重噸鋼材消耗量為315公斤,而5000噸級僅為180公斤。普通客運船舶已逐步被一批具有國際品質的內河豪華游輪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