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改變服務業比重過低、外貿依存度過高的經濟結構,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內外需協調拉動的經濟結構,是長三角“結構之變”的重中之重
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效應,加快了長三角地區結構調整的步伐。
2009年,長三角地區經濟結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服務業增速大大高于經濟增速,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明顯上升。
上海的變化最為明顯。統計顯示,2009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6%,高出8.2%的經濟增速4.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3.4個百分點,達到59.4%。
在傳統的制造業大省浙江,2008年10月就召開了服務業發展大會,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把加快服務業發展放在調整優化結構的首要位置。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勇介紹說,2009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對浙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7%。
江蘇2009年服務業增長13.5%,高出GDP增長0.9個百分點,同時,服務業在外資總額占比首次超過四分之一。“江蘇提出雙輪驅動,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高地,力爭每年服務業增速高出GDP增速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毛偉明說。
“上海轉變發展方式的方向十分明確,就是要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實現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雙輪驅動。”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肖林說。
黃勇同樣認為,浙江受資源能源約束嚴重,轉變發展方式,就是要形成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朝著“制造業服務業化,服務業知識化”的方向發展。
長三角經濟在結構上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各地都在努力改變外貿依存度過高的狀況,從以外需拉動為主向內外需協調拉動轉變。這既是短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需要,也是長遠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
外貿依存度高達119%的寧波,2009年開始轉身向內,狠抓國內外對接的營銷網絡體系建設。“寧波的產品原來以出口為主,品質好,價格便宜,轉到國內市場競爭力同樣很強。我們組織龍頭企業到南昌、重慶等地開展‘寧波商品周’展銷活動,樣品在展銷會上就被搶購一空。”毛光烈說。
在外資高度集中的蘇州,人們開始思考僅僅作為“跨國公司全球布局的一個車間”的利弊。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姚林榮說:“下一步蘇州要考慮引進海歸人才和本地民營資本結合,通過鼓勵創業創新來打造植根本土的高端產業,以避免蘇州經濟‘只長骨頭不長肉’。”
從過度依賴外需,到內外需協調拉動,這一過程對長三角來說仍然任重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