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6月27日也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欄文章指出,一些國家過早緊縮財政是一個嚴重的錯誤,而這樣的決策失誤可能會觸發經濟史上的第三次大蕭條,數百萬失業人員將會為決策失誤付出代價。他認為,世界各國政府現在均表現出對通貨膨脹的過度擔憂,而事實上,真正的威脅卻來自通貨緊縮;各國領袖都在宣揚收緊開支的必要性,但真正問題卻是支出不足。
那么,在此情況下,中央政府是否會像有些媒體所言,啟動第二輪刺激經濟政策方案呢?
“中央政府對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支持,不就屬于二次經濟刺激嘛!”中國人民大學趙錫軍教授在接受本報連線采訪時則這樣表示。
趙錫軍說,國家計劃2010年在西部新開工23項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為6822億元。相對于2008年的4萬億投資規劃,這只是一個應對當前危機的小規模經濟刺計劃,但將極大增強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性的信心。
他認為,中國經濟在較長時期內實現增長沒問題,但不意味著年年要保持8%、10%的增長。GDP下滑到6%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可能超過了社會公眾的心里承受能力,因為這意味著收入下降、更多的人失業。因此,8%的GDP增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一道紅線,當前政府就是要為此穩定信心,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則明確表示反對,不主張類似去年一攬子計劃刺激經濟的辦法以及擴張的財政、寬松的貨幣政策。“過去經濟一下去就使用這個辦法,從1998年到現在實際上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也認為,中國不會再出臺新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他表示,此前的刺激政策在對經濟產生巨大拉動效果同時也帶有很多負面作用: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行業快速增長,一些已淘汰的落后產能死灰復燃,結構不合理現象更為突出。
主旋律還是調結構
有香港媒體報道,提前到6月底召開的國務院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參會的一眾經濟學家集體向總理建言,“現在必須要咬緊牙關挺住,在可承受的最低經濟增速下,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這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百年大計”。
在此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溫家寶強調,要著眼當前,謀劃長遠,為明年乃至更長時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基礎。要抓住當前有利時機,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使宏觀調控既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難,解決當前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緩解經濟長期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
從溫總理的講話中可以看出,“調結構”無疑將成為下一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香港商報副總編輯為此撰文表示,可以推測,保八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所不同的是,去年的保八,是一味往上沖的姿態,將來的保八,基本的姿態不會變,變的是,8%既是底線,也會是上限。保八的真正關鍵,則責無旁貸地落到了結構調整頭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今年下半年的重點將是著力解決中長期發展的問題,在收入分配改革、節能減排、體制改革等方面下工夫”。
“中國經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實現增長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中國今年并不追求更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而是致力于把由政策支持的高速增長轉向由市場驅動的、相對平穩但更加可持續增長的軌道。”張立群表示說。(記者 徐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