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4日說,包括4萬億投資收尾、強化價格調控監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節能減排等政策措施已列入2011年國家發改委八大重點任務之中。為什么要把這些措施列入重點任務呢,記者結合采訪對其中5項任務解讀。
一是履行好宏觀調控和運行調節職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善始善終地完成好4萬億投資計劃續建、收尾項目,有序啟動“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前期工作具備的重大項目建設。同時要堅持分類指導、有保有壓,堅決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領域的盲目重復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設施,農業基礎設施,教育衛生基礎等設施。
解讀: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重創。中國政府及時做出反應,于2008年底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以及一系列擴大內需的刺激措施。在這項計劃實施的的第二年就收到了顯著成效,迅速拉動了市場需求,穩定了各方面信心,為不斷豐富和完善一攬子計劃、實現保增長目標贏得了時間,全年經濟實現8%以上的增長,呈現出明顯的“V”字形反彈曲線,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2年4萬億,這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救市計劃,本月底即將劃下句號。不過也存在少數項目的地方配套資金尚未到位,工程亦未如期動工,因此,善始善終地完成好4萬億投資計劃續建、收尾項目,有利于制定后續的投資計劃,以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二是強化價格調控監管,穩定價格總水平。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重要農副產品市場和價格調控預案,有效改善價格環境。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健全價格監管法規,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規范市場價格秩序。正確引導輿論,穩定社會預期。
解讀:即將過去的2010年,由于物價壓力增大,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予以調控。近段時間,物價“保衛戰”已初見成效,無論是大蒜、生姜等前期的漲價“明星”,還是葉菜、豬肉等日常民生農產品,相比前期的價格高點,都已經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止漲回跌。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影響物價的因素,明年仍將繼續存在,未來物價的走勢,雖然“不會出現惡性通脹”,但亦不能盲目樂觀。從過往的經驗來看,隨著漲價因素從農產品向食品制成品和非食品的擴散,GPI再上一個新的臺階也并非沒有可能。基于這樣一種情勢,穩定物價具有穩定經濟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雙重意義。
三是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鞏固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基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
四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繼續實施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打造國家級重大產業基地。啟動重大裝備制造等行業現代產業集群建設。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制定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頒布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繼續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盡快實現鼓勵類服務業與工業水電氣熱基本同價,拓寬服務業企業融資渠道,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
解讀: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被業界稱為“下一個四萬億”。當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世界各國增強國際競爭力、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戰略選擇。今年10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空間海洋開發和地質勘探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據了解,到2015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占我國GDP的比重將提高到8%,到2020年將升至15%,而目前這一比重僅超過1%,預示這七大產業今后發展前景將會非常廣闊。
五是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增強發展的協調性。重點實施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和落實差別化區域政策,努力縮小地區間經濟社會發展差距。組織實施好西部大開發新十年規劃的各項政策,抓緊出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具體措施,加大對優勢產業、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支持力度。
解讀: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及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有所改善,奠定了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十二五”期間,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將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
2009年以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帶發展規劃和中部崛起規劃的相繼出臺,以及東北振興、西部大開發規劃進一步延續,使得我國東、中、西和東北部四大經濟區域全部納入到我國區域發展的戰略層面中。
六是堅持不懈地推進節能減排,努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科學合理確定并分解落實節能減排目標。嚴格落實目標責任,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考核辦法。
解讀: 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的收官之年。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以年均超過9%的速度增長,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過度依靠能源資源的投入,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偏低,不僅造成極大浪費,還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
為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國家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包括將對完不成減排任務的地方政府領導人實行問責制。近5年,中央投入節能環保工程的資金約2000多億元,帶動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約2萬億元。
七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構建科學發展的體制保障。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健全天然氣價格動態調整和利益調節機制,出臺實施居民階梯電價改革辦法,完善水電、核電、光伏發電定價機制。
八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大規模推進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明年要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改造各類棚戶區住房1000萬套。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資金投入,落實保障性住房供地和建設計劃,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的體制機制。(證券日報包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