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一輪輪密集的樓市調控,市場出現新的風景,在住宅市場成交量迅速降溫的同時,商業地產備受追捧,炒家為了買房不惜假離婚,這些樓市怪現象折射出在住宅需求速凍之后,巨大的流動資金無法找到一個出口表現出迷茫與觀望。
與住宅市場“不差錢”鮮明對比的是,保障性住房卻面臨龐大資金壓力,按照既定計劃,2011年,中國要開工建設1000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末要完成3600萬套的目標。隨著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加速推進,資金缺乏是目前保障房建設的主要障礙。有研究認為,如此大規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全國可能需要1.3萬億資金投入,而由于地方資金匱乏,資金成為保障性住房建設能否落到實處關鍵。
如何將充裕的住宅市場資金引入缺錢的保障性住房領域,融資機制是整個鏈條的首要一環,部分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其中保障性住房的資金來源更是體現了多元化的趨勢。
例如,為了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保障性住房,美國地方政府通過發行住宅債券,籌集資金建造低租金住房。其還本付息不僅有地方政府房產部門收取的租金做保證,而且還有聯邦政府房產部門作后盾,所以資信等級較高。
事實上,在國內,新的融資模式也逐步走向市場化,包括建筑公司與地方政府簽訂建設-移交協議、房地產投資信托融資(REITs)、保險資金投資等。
按照馬克思的平均利潤原理,等量資本追逐等量利潤。因此,盤踞在住宅市場里的資金能否轉投保障性住房,成為保障性住房的新鮮血液,核心還是回報率。
根據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測算,公租房用地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免征營業稅和房產稅之后,公租房相關基金預期年收益率在5%至18%之間。 如果REITs政策出臺,公租房基金內部測算的年化收益率為28%左右,如果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各項政策能夠實施,讓樓市熱錢成為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新鮮血液,并非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