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二)政策驅動因素減弱
后危機初期,所有經濟類型工業生產均實現了較快增長,但2010年下半年后開始出現分化,股份合作企業以及股份制企業繼續處于高位運行,甚至股份合作企業創出了危機以來的新高,10月份當月,股份合作企業實現增長17.3%,增速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1個百分點,延續了6個月上升的勢頭;股份制企業實現增長15.1%,增速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9個百分點。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等受政策刺激減弱因素影響,增速進入下降通道,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也處于回落通道,增速均低于總體工業生產增速。
圖3:分類型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wind資訊。
(三)工業生產仍將處于周期小幅回落通道
未來工業生產會繼續小幅回落趨勢,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總需求擴張速度放緩,消費運行相對平穩、投資承受著下行壓力,而進出口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第二,先行指標PMI創出近期的新低,10月當月的值為50.4,逼近經濟由景氣向不景氣轉變的臨界值50;從內部構成來看, 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下降0.8,原材料庫存較上月下降0.5,這預示出短期內工業下行的趨勢;第三,重要重化學工業產品走勢也顯示出下行的壓力,如乙烯產量已經連續保持了三個月的負增長、化學纖維和粗鋼產量的同比增速已跌至個位數。第四,前期政策緊縮對目前帶動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的股份合作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的生產將產生一定的負面滯后相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