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至2020 年)

2012年09月17日09:57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 OO 區域經濟地理 機場擴建 布局方案 東密 布局結構 機場旅客吞吐量 布局原則 機場容量

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

前言

機場作為航空運輸和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機場體系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等樞紐機場為中心,其余省會和重點城市機場為骨干,以及眾多干、支線機場相配合的基本格局,為保證我國航空運輸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以及完善國家綜合交通體系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加強國防建設、增進民族團結、縮小地區差距、促進社會文明也具有重要意義。但機場總量不足、體系結構和功能定位不盡合理等問題仍比較突出,難以滿足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要求,進一步優化機場布局和適度增加機場總量已成為未來時期我國機場發展的重要課題。

機場布局規劃主要解決民用機場空間布局及功能結構問題,通過統籌兼顧、科學布局、完善結構、合理定位來指導機場的建設和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強我國民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民用航空是系統性、關聯性和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在機場屬地化管理、建設主體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編制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也是加強民航業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結合未來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總體戰略部署,特制定《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不含通用航空機場),規劃期限至2020 年。在實施過程中,將根據民航運輸內外部條件和環境的變化,適時對本規劃進行必要的修訂和調整。

一、現狀及評價

(一)機場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機場總量初具規模,機場密度逐漸加大,機場服務能力逐步提高,現代化程度不斷增強,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等樞紐機場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慶、西安、烏魯木齊、深圳、杭州、武漢、沈陽、大連等省會或重點城市機場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線機場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國民用運輸機場體系初步建立。截至2006 年底,我國(不含港澳臺地區)共有民航運輸機場147 個,其中軍民合用機場 45個,全國機場平均密度為每10 萬平方公里1.53 個;按飛行區等級劃分,4E 級機場25 個、4D 級機場35 個、4C 級機場58 個、3C級機場29 個;按經濟地理分布,東部地區41 個、中部地區25個、西部地區69 個、東北地區12 個;按地區劃分,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6 個地區的機場數量分別為12 個、18個、37 個、25 個、31 個和24 個,以每10 萬平方公里計,密度分別為1.51 個、1.16 個、4.67 個、2.57 個、1.53 個和0.81 個。

(二)基本評價

1、機場總體布局基本合理。絕大多數機場的建設和發展是以航空運輸市場需求為基礎,初步形成了與我國國情國力相適應的機場體系,為促進和引導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國防建設和保障國家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若以地面交通100 公里或1.5 小時車程為機場服務半徑指標,既有機場可為52%的縣級行政單元提供航空服務,服務區域的人口數量占全國人口的61%、國內生產總值(GDP)占全國總量的82%。

2、機場區域布局與經濟地理格局基本適應。機場區域分布的數量規模和密度與我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經濟地理格局基本適應,民用機場呈區域化發展趨勢,初步形成了以北京為主的北方(華北、東北)機場群、以上海為主的華東機場群、以廣州為主的中南機場群三大區域機場群體,以成都、重慶和昆明為主的西南機場群和以西安、烏魯木齊為主的西北機場群兩大區域機場群體雛形正在形成,機場集群效應得以逐步體現,對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城市發展潛力和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3、機場體系的功能層次日趨清晰。我國民航運輸基于機場空間布局的中樞輪輻式與城市對相結合的航線網絡逐步形成,機場體系的功能層次日趨清晰、結構日趨合理,國際競爭力逐步增強。一批主要機場的綜合功能逐步完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樞紐機場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昆明、成都、西安、烏魯木齊、沈陽、武漢、重慶、大連、哈爾濱、杭州、深圳等省會或重要城市機場的骨干作用進一步增強,尤其是昆明、成都、重慶、西安、烏魯木齊等機場分別在西南、西北區域內的中心作用逐步顯現,諸多中小城市機場發揮著重要的網絡拓展作用。

4、航空運輸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以機場布局規模不斷擴大和航空網絡逐步拓展完善為基礎,航空運輸以其快捷、方便、舒適和安全的比較優勢,在我國中長途旅客運輸、國際間客貨運輸、城際間快速運輸及特定區域運輸方面逐步占據主導地位,對促進國際間人員交往、對外貿易和出入境旅游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間民航運輸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和飛機起降架次分別年均增長16.3%、9.6%和11.7%,2006 年旅客吞吐量達3.32 億人次,是2000 年的2.5 倍,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 萬人次以上的機場共有7 個(其中:北京首都機場4875 萬人次、上海浦東機場2679 萬人次、上海虹橋機場1933萬人次、廣州白云機場2622 萬人次),占全國機場總旅客吞吐量的52%。民航客運量、客運周轉量在全社會客運總量和客運總周轉量的比重從1985 年的0.12%、2.64%提高到2006 年的0.8%和12.3%,航空運輸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三)存在問題

機場布局上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一是機場數量較少、地域服務范圍不廣,難以滿足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尤其是“東密西疏”的格局與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與增進民族團結、開發旅游資源等的矛盾比較突出;二是民航機場體系內部未能充分協調,區域內各機場間缺乏合理定位和明確分工,機場對干、支航空運輸協調發展的合理引導作用薄弱,參與全球競爭的國際樞紐尚未形成,難以有效配置資源和充分發揮民用航空資源整體優勢和作用;三是部分機場的建設和發展與其所在城市規劃、軍航規劃以及其他運輸方式規劃缺乏有效銜接,尤其是軍民航空域使用矛盾日益尖銳,較大程度上制約了民航的發展,與國防交通的需要也有較大差距;四是大部分中型以上機場容量已飽和或接近飽和、綜合功能不健全,與提高航空安全保障能力和運輸服務質量水平的客觀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