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訪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盛光祖
本報記者 陸婭楠
“鐵路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服務是鐵路的本質屬性。檢驗鐵路發展科學不科學,最終要看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實踐告訴我們,不重視人民群眾需求,不切實把服務搞上去,鐵路工作就難以得到人民群眾和社會認可,不僅會失去良好的發展環境,而且會失去市場空間。”
黨的十六大以來,鐵路部門是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鐵路科學發展的?在運輸保障、科技創新、便民利民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有什么規劃目標?記者采訪了鐵道部部長盛光祖。
十年來鐵路多項指標躍居世界第一
記者:近十年來鐵路發展很快,您心目中這十年來鐵路發展的亮點是什么?
盛光祖: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鐵路實現了加快發展。
一是鐵路網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11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3250公里,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42.4%、49.4%。高速鐵路建設加快發展,截至2012年9月底,我國投入運營的高鐵共有22條,總里程達7563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二是鐵路運量持續增長。2011年鐵路旅客發送量達18.62億人次,比2002年增長76.3%,2012年圖定旅客列車開行2087對,比2002年增長75%。2011年全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9.2億噸,較2002年增長91.2%;貨物周轉量完成29130億噸公里,較2002年增長87.7%。目前,我國鐵路完成的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換算周轉量居世界第一位。
三是鐵路科技創新水平明顯提高。依托重大工程項目,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高速鐵路方面,掌握了復雜路基處理技術、長大橋梁工程技術、大斷面隧道工程技術、新型客站建設技術、高速動車組技術等,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高鐵技術體系。重載運輸方面,在重載機車互聯互通技術、牽引、制動、供電、運輸組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構建了我國鐵路重載運輸技術體系。高原鐵路方面,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構建了運營安全保障體系,在高原鐵路建設、運輸組織、應急救援、衛生保障和生態環保技術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1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12項,我國鐵路總體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檢驗鐵路發展科學不科學,最終要看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
記者:鐵路建設步伐加快,硬件水平提升很快,旅客對鐵路服務的期望更高了。上任伊始,您就提出了人民滿意是鐵路發展的標尺。近兩年,鐵路部門也推出了不少新服務,您怎么看待鐵路的這些變化?
盛光祖:鐵路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服務是鐵路的本質屬性。檢驗鐵路發展科學不科學,最終要看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實踐告訴我們,不重視人民群眾需求,不切實把服務搞上去,鐵路工作就難以得到人民群眾和社會認可,不僅會失去良好的發展環境,而且會失去市場空間。我們引導全路干部職工,自覺把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深入研究人民群眾需求和服務工作規律,進一步推進服務方式和手段創新,積極主動為旅客提供優質服務。
客運服務方面,一是優化列車開行模式,按照高速、快速和普速三個速度開行旅客列車,增加列車停靠站,滿足人民群眾對不同等級和多種票價選擇的需求。在春運及黃金周、小長假期間,及時加開臨客,開行民工專列、學生專列、旅游專列,滿足客流高峰時段的出行需求。
二是創新售票方式,全面推行電話訂票、網絡購票和購票實名制,在客流較大車站實現自助售票,增加客票代售點數量,在京滬、京津、滬杭等13條高鐵的主要車站實現旅客憑身份證直接進站上車。
三是大力改善站、車環境,加大投入更新客車車輛。近五年來,組織新造了近1.3萬輛普速客車、705組共7264輛動車組客車,對二等及以上車站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
四是創新信息服務方式,發揮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和12306網站等服務平臺作用,利用互聯網、電話、郵件等方式,為客戶提供鐵路客運查詢、咨詢、投訴等服務,暢通與旅客的溝通渠道。
五是深入開展服務旅客創先爭優活動,教育引導全路職工牢固樹立“以服務為宗旨,待旅客如親人”的服務理念,不斷改進服務態度,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質量。
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今年的春運和剛剛結束的中秋、“十一”黃金周運輸實現了歷史性進步:重點地區售票場所人員徹夜排隊、擁擠的現象沒有了;列車超員嚴重的現象沒再發生;服務設施損壞嚴重的現象有了很大好轉;倒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在客流高峰的情況下,鐵路運輸均衡性增強,科學組織運輸實現新的進步。
貨運服務方面,目前我們正在實施鐵路貨運組織改革,試行鐵路貨運需求網上受理,積極推進“實貨制”運輸組織方式,讓需要通過鐵路運輸的貨物與鐵路貨運能力直接“見面”,努力取消中間環節,使鐵路運力這一公共資源更加公開、公平地服務于社會和廣大客戶。
同時,拓展鐵路全程物流服務,變“站到站”運輸為“門到門”運輸,為廣大貨主提供更多的方便和選擇。
這些都是鐵路部門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便民利民的新探索,是鐵路系統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民群眾需要,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之路取得的成績。
“十二五”將是我國鐵路繼續加快發展的時期
記者:展望“十二五”,鐵路將如何發展?有哪些規劃目標?
盛光祖:“十二五”時期,仍然是鐵路建設加快推進的時期。近期,鐵道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穩增長和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快實施鐵路“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時期,鐵路建設規模、投資和新線投產里程均高于“十一五”。鐵路固定資產投資2.8萬億元左右,比“十一五”增長15.7%。新線投產3萬公里左右,比“十一五”增長87%。預計到“十二五”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2萬公里左右。
預計到2015年,以“四縱四橫”為主骨架的快速鐵路網基本建成,營業里程將達4萬公里以上,基本覆蓋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大能力區際干線和煤運通道進一步優化完善,煤炭運輸能力達30億噸以上;西部地區鐵路建設進一步加快,營業里程將達到4.8萬公里;綜合交通樞紐及綜合物流中心加快構建,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我國鐵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會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