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十二五’的目標就是實現鉀肥供應的自主保障,主要內容是發展國內產量,最大的亮點則是要考慮可持續發展。”
11月11日,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秘書長劉富昌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鉀肥行業的“十二五”規劃正在制定中,計劃將于明年1月左右公布。
自今年8月必和必拓提出收購加拿大鉀肥供應商Potash以來,鉀肥這一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行業,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并引發了“鉀肥會否重蹈鐵礦石被動局面”的爭議。
對此,劉富昌向本報記者表示:“從長期來看,只要中國將實際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就可以防范國際鉀肥資源壟斷可能帶來的風險。”
自主保障
“手里有糧,心中不慌。”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常務副秘書長亓昭英用這八個字,來解讀行業發展的終極目標。
中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口鉀肥,主要品種為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以及含鉀復合肥,進口量逐年增加。預計2010年的進口量,將超過400萬噸實物。
并且,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于市場需求與國產鉀肥產量之間一直存在缺口,進口鉀肥還將占據重要地位。
但隨著中國國產鉀肥產能的增長,中國對進口鉀肥的依賴性在減小。“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進一步擴大自主保障。
“原來我們60%-70%的鉀肥都需要進口,近年來,隨著國產產能的釋放,國產、進口之間的比例不停地發生變化,由于境外項目擁有產量的出現并進入國內市場還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實現國產、進口、境外1:1:1是我們的長遠發展格局目標。”亓昭英告訴本報記者。
目前,國土資源部正在醞釀,在全國21個省開展大規模地質找礦行動。“這當中,也把鉀礦,尤其是可溶性鉀礦資源納入了議事日程。目前,我國的可溶性鉀礦量還較少,且分布不均,但仍有潛力,需加大勘探力度。”
劉富昌告訴記者,2010年,國家已經投資了5000萬在鉀礦勘探上,已在四川、新疆、云南這三個地方找礦,已發現了一定潛力。“2011年,計劃投資將達到7000萬,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用于找鉀礦工作。”
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鉀肥的表觀消費量,從2004年到現在基本維持在600萬噸(K2O)左右,其中,2005年和2007年達到較高水平,分別為715.0萬噸(K2O)和831.3萬噸 (K2O)。
而預計到2010年底,中國鉀肥生產能力將超過390萬噸(K2O),產量將達到350萬噸(K2O)以上。
由于鉀肥的“弱周期性”特點,亓昭英認為:“如果國際市場鉀肥價格高過農民的承受能力,中國國產鉀肥完全可以滿足農業的需求下限,從而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由于鉀肥價格偏高,中國經多方論證后,堅持全年沒有進口高價產品,既未耽誤國內生產,最終也迫使供應商在當年底簽訂了中國2010年到岸合同價每噸350美元的全球最低價。
多路出擊
據本報記者了解,隨著國家新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扶持骨干企業政策的實施,國內幾家重點的鉀肥生產商也已做好相應的準備。
在方式上,則因地制宜。由于中國非傳統鉀資源豐富,“十二五”期間,國內鉀肥企業將重點開展利用鹽湖低品位鉀礦、海水鉀、不溶性鉀礦、井鹽鉀等資源的自主產業化成套技術與裝備開發,選擇典型礦點建設規模化示范工程。
亓昭英告訴記者:“目前,我國不溶性鉀礦的開發技術已經成熟,產業化已經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十二五”時期,青海鹽湖集團將增加100萬噸的年產量,達到350萬噸實物量的產能規模;青海其他鉀肥廠的產能將超過200萬噸;新疆羅布泊二期工程建成產能將達到300萬噸實物。
再加上海水鉀、云南固體鉀、境外鉀肥企業及不溶性鉀資源的開發,預計2012至2015年間,中國國內鉀肥產能將達到520萬噸K2O,折標準氯化鉀825萬噸。加上老撾等境外鉀肥項目建設,總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實物量左右。年產量則將會根據市場情況保持在600萬至800萬噸實物量,鉀肥自給率將由2007年的30%提高到60%以上。
而整個“十二五”時期,預計中國氯化鉀、硫酸鉀及硫酸鉀鎂肥等鉀肥產品年消費量為800萬至1000萬噸實物量。因此,未來5年內,中國自產鉀肥可基本滿足國內鉀肥需求的下限水平。
“‘十二五’規劃期間,我們還會從各個方面支持境外鉀礦資源的開發,爭取境外這部分也能夠早日‘反哺’國內鉀肥市場,為國內鉀肥產業形成支撐。”亓昭英向記者表示。
近幾年來,境外鉀資源的開發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分別在老撾、剛果(布)、加拿大等國家取得了鉀資源的探礦權和采礦權證,在今年或明年,老撾鉀項目將有裝置投入生產。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