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第四章 水路交通
繼續有序推進沿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沿海港口結構與布局,著力拓展港口功能,提升港口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內河水運優勢,發揮內河水運對沿江產業布局的引導作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加快以高等級航道和主要港口為重點的內河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運輸服務水平,建設現代化的內河水運體系。
第一節 有序推進沿海港口建設
一、優化港口布局
強化主要港口的核心地位。繼續推進主要港口大型綜合性港區建設,充分發揮主要港口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樞紐作用,提升對腹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服務能力。
推進新港區開發。貫徹落實國家區域發展規劃,結合產業布局,統籌規劃、科學推進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港區開發。重點推進大連長興島、唐山曹妃甸、天津大港、連云港徐圩、海峽西岸港口、湛江東海島、防城港企沙等港區建設。
完善煤炭、外貿進口原油、外貿進口鐵礦石和集裝箱等主要貨類運輸系統港口布局,提升沿海地區港口群現代化水平。
二、推進主要貨類運輸系統碼頭建設
“十二五”時期沿海港口規劃新增深水泊位約440個,重點推進煤炭、原油、鐵礦石和集裝箱碼頭建設。
煤炭運輸系統:結合國家煤炭鐵路外運通道的擴能和新建,推進裝船碼頭建設,提高保障能力;加快建設華東、華南地區煤炭公用接卸碼頭,結合國家煤炭中轉儲備基地布局、建設相應碼頭。規劃新增北方煤炭裝船港煤炭碼頭通過能力3.1億噸。
外貿進口原油運輸系統:根據煉廠擴能與布局,以及原油管道建設、戰略儲備和能源安全供應的需要,相應建設大型原油接卸碼頭。規劃新增大型原油碼頭接卸能力1.0億噸。
外貿進口鐵礦石運輸系統:加快建設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外貿鐵礦石一程接卸碼頭。結合沿海大型鋼鐵基地布局,配套建設鐵礦石碼頭。規劃新增大型鐵礦石碼頭接卸能力3.9億噸。
集裝箱運輸系統:把握建設節奏,充分發揮既有設施能力,穩步推進干線港集裝箱碼頭的建設,相應發展支線港、喂給港集裝箱碼頭。加快形成內貿集裝箱運輸體系。規劃通過新建和挖潛,新增集裝箱碼頭通過能力5800萬TEU。
三、加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航道、防波堤、公共錨地等公共基礎設施:重點建設主要港口、地區性重要港口深水航道和防波堤,推進新港區航道、防波堤建設。
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主要集裝箱港區疏港高速公路建設,推進大型綜合性港區建立客貨分離的集疏運公路體系,加強港口鐵路集疏運通道及場站建設的協調,加快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港口內河集疏運體系建設。
陸島交通碼頭:進一步改善陸島交通運輸設施,提升滾裝運輸適應能力,提高陸島碼頭服務水平。重點建設1000人以上島嶼客運、車渡(滾裝)、貨運碼頭,繼續完善1000人以下島嶼陸島交通碼頭。
四、促進港口結構調整
發展專業化、規模化港區。通過建設專業化碼頭和整合港區作業貨類,提升港口專業化、規模化水平。
加強老港區改造,提高既有設施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合理調整港區功能,協調港城關系。
鼓勵發展公用碼頭,鼓勵企業專用碼頭提供社會化服務,提升港口的公共服務水平。
專欄8 “十二五”沿海港口設施建設重點
“十二五”時期沿海港口規劃新增深水泊位440個。
煤炭泊位:重點建設錦州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天津港、黃驊港、秦皇島港煤炭裝船碼頭,新增煤炭裝船能力3.1億噸。加強南方地區公用煤炭接卸碼頭建設,根據國家煤炭儲備要求,相應建設有關碼頭設施。
原油泊位:根據煉廠擴能和布局以及原油管道建設,相應開展配套原油碼頭前期工作并適時建設。規劃新增大型原油碼頭接卸能力1.0億噸。
鐵礦石泊位:結合新鋼廠布局,配套建設礦石泊位。規劃新增大型鐵礦石碼頭接卸能力3.9億噸。
集裝箱泊位:在充分發揮既有設施能力基礎上,根據集裝箱運輸市場情況,合理把握建設節奏,有序推進新碼頭建設。規劃新增集裝箱碼頭通過能力5800萬TEU。
重點建設主要港口、地區性重要港口公用港區航道、防波堤工程,加強新港區航道、防波堤建設。重點建設1000人以上島嶼的車渡(滾裝)、貨運碼頭,繼續完善1000人以下島嶼陸島的交通碼頭。
第二節 加快發展內河水運
一、實施長江干線航道系統治理
按照“規劃指導、項目牽引、加強管理、有序推進”的原則,加快長江干線上、中、下游航道系統治理,全面改善通航條件。實施“中游荊江河段航道治理工程”和“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兩大重點工程,繼續實施長江口河段航道治理工程,帶動長江干線航道發展上一個新臺階,力爭到2015年,基本實現《長江干線航道總體規劃綱要》提出的規劃目標。
專欄9 “十二五”長江干線航道建設重點
上游:實施水富至宜賓段三級航道建設工程,將三級航道延伸至云南水富;結合三峽后續規劃,適時推進三峽水庫庫尾航道治理;實施三峽至葛洲壩兩壩間樂天溪、蓮沱等航道整治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結合優化水庫調度、加強管理等手段,改善兩壩間通航條件。
中游:結合河勢控制和防洪工程,重點實施荊江河段(宜昌至城陵磯段)航道治理工程,整治沙市、窯監、藕池口等主要礙航水道,荊江河段航道等級由二級標準提高到一級標準,航道水深由3.0米提高到3.5米;城陵磯至武漢河段重點實施界牌水道二期、赤壁至潘家灣等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提高通航標準,航道水深由3.2米提高到3.7米。
下游:重點實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按照“整體考慮、自下而上、分段推進”的思路,先期對福姜沙、通州沙、白茆沙水道進行治理,南通以下航道水深達到12.5米;實施儀征、和暢洲、口岸直等水道航道治理工程和后續完善工程,加大維護力度,力爭開通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實施武漢至南京河段主要礙航水道航道治理,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水深由4.0米提高到4.5米,安慶至蕪湖段水深由5.0米提高到6.0米,蕪湖至南京段水深達到7.5米。
二、加快以高等級航道為重點的內河航道建設
實施西江航運干線擴能工程,提高主要航段通航標準,建設貴港、桂平二線和長洲三、四線船閘,擴大船閘通過能力,加快推進右江百色、紅水河龍灘樞紐過船設施建設。實施京杭運河蘇南段和浙江段三級航道建設工程,結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施濟寧至東平湖段三級航道建設工程,繼續實施船閘擴能工程。全面加快蘇申外港線、長湖申線、湖嘉申線、杭申線、杭平申線、蕪申線、大蘆線等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建設,建成并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積極推進嘉陵江、烏江、漢江、湘江、贛江、合裕線、右江、沙潁河、松花江、閩江等高等級航道建設。“十二五”時期共改善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3500公里。到2015年末,長江干線以及西江航運干線、京杭運河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全面或基本達到規劃標準,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60%達到規劃標準。
實施渦河、沱澮河、三峽庫區支流等區域主要航道建設工程,扶持中西部、少邊窮地區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黑龍江、額爾古納河、鴨綠江等界河航道建設,積極推進瀾滄江—湄公河等水運通道建設,加快構建國際水運通道。
三、發展規模化港區
推進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以主要港口為重點,加快內河港口規模化、專業化港區建設,建成一批集裝箱、汽車滾裝、大宗散貨等專業化泊位。加強內河主要港口鐵路、公路集疏運通道建設,發展港口物流,拓展港口功能,增強港口對臨港工業和腹地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
四、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
繼續推進長江干線和京杭運河船型標準化,全面展開西江航運干線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船型標準化,啟動其他高等級航道重點船型的標準化工作。通過資金引導和管理措施,推廣標準化船型,鼓勵現有老舊運輸船舶提前退出航運市場,加快更新改造安全、環保設施達不到規范要求的船舶。到2015年末,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干線和京杭運河船型標準化率達到70%。
五、加強航道養護管理
著力提高航道養護水平,保障內河水運暢通安全。堅持分類養護,以長江干線等高等級航道為重點,全面提高航道養護和應急保通能力,加強界河航道養護和管理。健全航道養護技術標準和規章制度,推動航道養護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提升航道養護設施、設備能力建設,加快養護船舶更新改造。加大航道養護資金投入,建立穩定的資金渠道,保證日常維護資金需求。深化航道養護機制改革,發揮航道管理機構專業化管理與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提高航道養護效率和水平。積極推進數字航道、航標遙測遙控等新技術應用,提升航道養護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加強航道養護技術研究,提高航道設施服務能力。
第三節 提升水運服務能力和水平
一、提升運輸裝備水平
調整運力結構,促進運輸船舶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到“十二五”末,遠洋、沿海、內河船舶平均噸位分別提升到25000噸、6500噸和800噸。壯大海運國輪船隊,提高進口能源、重要原材料運輸保障能力。提升沿海船舶技術水平,鼓勵發展液化氣船、商品汽車滾裝船等專業化船舶。加快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大力發展江海直達船舶。嚴格實施和完善老舊船舶強制報廢制度,加大船舶技術更新改造力度,改善安全性能,提高技術水平。
二、加快提升港口服務水平
積極發展港口現代物流功能。依托主要港口打造區域物流中心,構建以港口為重要節點的物流服務網絡,拓展倉儲、貨物貿易服務等功能。加強港口物流園區、貨運場站及物流通道建設,推進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進內陸無水港發展。
發揮保稅港區政策優勢,積極發展國際中轉,促進配送、出口加工等保稅業務發展。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港口服務效率和水平。重點推進港口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服務系統示范工程,基于港航EDI中心,結合航運中心建設,依托沿海和長江沿線主要港口,建立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單證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實現信息共享和通關一體化服務。
三、完善運輸組織體系
繼續完善遠洋、沿海和內河運輸體系。推進內河干支直達和江海直達運輸發展,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頂推船隊運輸,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大力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完善集裝箱、大宗物資、汽車滾裝運輸網絡。
積極推進多式聯運,重點推進集裝箱、大宗物資水鐵聯運、江海聯運。
四、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
在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等區域大力發展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信息、航運交易等高端航運服務業,拓展航運服務產業鏈,建設航運交易信息平臺,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進一步提升船舶代理、無船承運、船舶管理等傳統航運服務業水平。
進一步提升國際航運合作水平,積極參與重要海上運輸通道的合作,完善國際海運航線網絡,保障能源等戰略物資運輸安全。支持大型港口及航運企業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增強能源、原材料運輸保障能力。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便利化,推進東北亞地區陸海聯運發展。
五、提升水上客運服務品質
推動水上客運向高速化、舒適化方向發展。大力發展海峽、島嶼間高速客輪、客滾運輸和水上旅游客運。推進大連、天津、青島、廈門、深圳、北海等港口郵輪運輸,重點建設三亞、上海等郵輪母港,逐步延伸產業鏈條和服務范圍,提高郵輪運輸發展水平。有序發展游艇碼頭,加強安全監管。
第四節 加強水運市場管理
一、完善運輸市場管理
完善行業管理的經濟和法律手段。制定相應政策法規,依法加強港口建設、投資、經營市場準入管理,嚴把水路運輸市場準入、退出關,強化從業人員、企業、船舶的市場準入資格審核。
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行業市場體系。依法加大水路運輸、港口經營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強企業經營行為監督檢查。實施經營資質年度審核,以客船、危險品船的管理為重點,建立經營資質預警和動態監管制度。加強臺灣海峽兩岸海運市場運力調控和經營秩序監管力度,規范兩岸海運市場。
嚴格實施運價報備制度,調整完善港口收費體系和機制,防止不正當競爭。加強對企業兼并收購的行業監管。
二、加強水運建設市場管理
嚴格水運建設市場準入管理,加強建設工程咨詢、評估、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資質資格管理。推進水運建設市場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強化對建設項目投資人、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信用的動態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程序,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進一步完善水運建設質量和安全管理體系,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明確責任,落實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