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瀟湘晨報報道,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清華大學教授張堯學7日在長沙理工大學做了題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報告。張堯學透露,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動教授上講臺,教育部正在醞釀相關改革措施,教授要拿出相當精力來教授基礎課,一定時間不上講臺就摘帽子,年輕教師則偏向于科研。
張堯學表示,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指導思想是提高質量。名師出高徒,提高高教質量,師資隊伍無疑是重要一環。不可否認,高校里有像孟二冬式的好教師,但如果以較為傳統的標準來衡量,一些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在下滑:學術造假、不好好上課的還是有不少;一些老師不是扎扎實實地搞科研,而是想靠科研來多掙點錢。
張堯學表示,教育部在積極推動教授上講臺的同時,正在醞釀出臺系列的配套措施。譬如,今后可能只有教授(副教授)上講臺(主要針對基礎課),而且工作重心偏向教學,不上講臺的“摘帽子”,同時可能借鑒美國等國家做法,大學教授也搞年薪制,封頂,將其在爭取來的科研項目的提成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內,只有科研成果申請專利并轉化才能得到可觀回報。而年輕的大學老師做助教、輔導員,重心主要在科研。同時成立一些教學團隊,由教授、助教、輔導員等構成,協調好科研與教學的關系。
提高質量,張堯學認為大學生著重要培養三種能力。首先是創新能力。張堯學認為,創新能力是把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的一種追求。所有的學習過程都應該是找出問題、抽象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一個創新的過程。二是交流能力。交流能力的培養包括兩個方面:寫和說。張堯學說,現在正在進行的大學四六級英語改革,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突出對英語的運用,告別“啞巴英語”。還有一個是動手能力。張堯學提出,是否可以將大學生的畢業設計提前,一入大學就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琢磨并實踐,可以不斷修訂,以求在畢業的時候拿出一個漂亮的報告來。(胡力豐 徐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