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教育部:我國每年資助困難生8000萬人次 資助金980億

2012年11月14日08:4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教育公平 資助體系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資助金 招生計劃

昨日,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的網絡訪談“中國的教育公平”現場。 張啟川 攝

昨日,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的網絡訪談“中國的教育公平”現場。張啟川攝

昨日,在參與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的主題為“中國的教育公平”網絡訪談活動時,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我國目前每年資助家庭困難學生近8000萬人次,資助金額980億元。

袁貴仁表示近年來,推動教育公平邁出了重大步伐。一是健全資助體系。目前,我國已建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每年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近8000萬人次,資助金額980億元。在中西部地區啟動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路費資助項目。

二是努力縮小區域差距。一方面,對中西部采取特殊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如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等;另一方面,加大對口支援力度,如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提升中西部高考錄取率等。

三是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堅持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近兩年來,中央財政投入350多億元,實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實施特崗計劃,共招聘30萬名畢業生,其中80%留在當地從教。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每年有近萬名畢業生到中西部中小學任教。

四是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近年來,主要通過加快薄弱學校改造、推進縣域內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等辦法,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今年開始,教育部將開展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區)的評估認定工作。

熱點問答

在昨天舉行的主題為“中國的教育公平”網絡訪談活動中,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山東大學黨委書記李守信等在與網友交流中,對營養餐、高校招生就業等問題進行了問答。

營養餐 11省份3000萬學生受益營養餐

記者:“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于去年9月正式實施,目前進展如何?下一步如何推動?

袁貴仁:去年國家啟動實施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覆蓋中西部699個縣,還有11個省份在288個縣開展了地方試點,直接受益學生達3000多萬。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營養干預計劃,社會反響很好。

世界銀行、聯合國糧食開發計劃署和兒童伙伴組織的專家考察認為,中國政府組織實施的營養改善計劃具有高效率、高質量和規范性三方面的特點,與世界上90多個實施學校供餐的國家相比,具有獨特優勢。

由于營養改善計劃線長、面廣、涉及部門多,任何一個環節稍有疏漏,都有可能出現安全事故。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各地經驗,與相關部門一道,深化細化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從田間到餐桌各個環節、各個供餐主體的行為;深化細化資金安全管理,防止虛報、冒領、套取、擠占、挪用營養膳食補助資金;深化細化學生的營養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高校招考農村生源比例下降是必然趨勢

記者:有媒體報道,重點大學中農村生源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下降,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李守信:重點大學農村生源比例低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是由于我國較大的城鄉發展差距所致。目前,我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較大不平衡,教育水平差距較大,優質教育資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農村辦學條件差。

現在我國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已達到52%,而且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城鎮人口的比重將持續上升,城市考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將隨之提高,農村考生比例下降也就是必然趨勢了。

農村生源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涉及教育公平問題,需高度重視。但解決好問題,核心是要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同時,各級政府要將教育資源的分配向農村、貧困、民族地區傾斜。

目前政府已采取措施縮小區域間生源比例的差別,如實施“協作計劃”,拿出一定的招生計劃,由發達地區在中西部地區招生,2012年已達17萬人;此外,國家還實施了面向貧困地區的專項招生計劃,每年在連片特困地區招收1萬名大學生。

大學生環衛工編制觀念仍影響大學生擇業

記者:媒體報道,哈爾濱市招收環衛工人,幾千名本科以上學歷擁有者報名。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李守信:環衛工人的崗位吸引眾多大學生報名,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社會現象。這突出反映了傳統事業身份、編制等觀念仍對當今大學生職業選擇有著較大的影響。

大學畢業生不是不能從事環衛工人崗位的工作,但這樣大數量的具有本科學歷的人報名,背后所的事實,是許多人想要獲取事業編制這一“身份”。

在現行人事制度之下,一旦獲取這個身份,就意味著端上了國家財政的飯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講,還可能終身受用。同時,這也說明了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再讓工作崗位和身份捆綁在一起,一定要能進能出。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