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黃丹華8月31日表示,國資委將指導央企設立新聞發言人,主動引導社會輿論。
本來是一件推進央企信息公開的好事情,卻遭到很多人的批評,很多人將矛頭直接指向國有企業,一時間,“央企新聞發言人”已在風頭浪尖。昨日,一位“央企發言人”對記者道出了個中酸甜苦辣。
央企新聞發言人之“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對這個事情反應很強烈,是因為民眾對央企產生了信任危機,對央企的不滿一下子爆發出來。”國家電網外聯部新聞處副處長劉心放對記者表示,作為一個央企的對外聯絡人員,他對央企新聞發言人這個職位感受頗深。
正如他所說的,最近央企的“負面新聞”頻發,如此前中化方興以40.6億元拿下廣渠門15號地,引發央企推高房價質疑。近日中石油20.6億元為員工團購太陽星城3期近千套住房,其價格僅為每平米不到9000元,遠低于當前市場價,也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表示,中央企業大多分布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公共服務產品的提供者,與老百姓工作、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央企往往成為民眾關注的的焦點。
劉心放坦言,央企設立新聞發言人說明央企信息發布不透明,很難讓公眾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此外,央企引導輿論的能力不強,他表示,引導輿論最關鍵的就是把真相告訴公眾。
“我今天也看了很多人關于央企設立新聞發言人的評論,很多都是‘皮毛論’,輿論領袖和媒體評論者仍然是就事論事,停留在問題的表層,這些人在評論的時候還沒有搞清事實真相,都屬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劉心放說。
他指出,國家電網在2008年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新聞制度,目前各級公司都有新聞發言人。“我們認為這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在這過程中也嘗到了甜頭,但這一制度在其他企業可能發展比較慢。”
央企新聞發言人之“難做”
目前,多家央企都設有自己的新聞發言人,但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卻往往難覓發言人的影蹤。央企發言人的一貫作風就是“少說話多做事”,對此,劉心放對記者道出了他們的“苦衷”。
“首先是央企機構比較大,收集、采集信息的難度較大,所以當公眾對某一事件發出質疑時央企新聞發言人很難立即作出答復,這就導致很多企業對外表態都很滯后。”劉心放說。
此前學習新聞學的劉心放對記者表示,其實央企設立新聞發言人只是企業危機管理的一個環節,新聞發言人是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的,關鍵還得寄托于央企新聞傳播素養的提高。
“央企內部利益關系復雜是央企新聞發言人難做的第二個原因。”劉心放表示,央企的利益不僅僅關系到個人還關系到國家、社會,所以從內部來講,央企對于新聞發言人沒有“容錯機制”,但央企的新聞發言人往往處于中間層,沒有權力發表高層領導意思之外的看法。
此外,他表示,整個社會缺乏對新聞發言人的“容錯機制”,和西方相比,中國的新聞發言人缺乏包裝和團隊運作,所以難免會出現差錯,但出錯之后就會引來領導和媒體的責難,這也就使很多央企新聞發言人養成了“能少說就少說,能不說則不說”的工作作風。(來源:國際金融報/馬繼鵬)
網友熱議“發言人”
“負面”輿論靠引導?央企現在不賣產品、賣新聞了?
——井月之心
設發言人引導輿論,是想轉移眾人視線還是想還原事實真相?
——貓地灣
說穿了還是不想從制度上體制上下功夫,“不排毒,如何可養顏”?
——[老百姓少了點]
設了發言人,能把“負面”忽悠成“正面”?
——一二三五
“負面”纏身的央企設發言人,是引導輿論還是忽悠百姓?
——草民晉巖
如今,聽新聞發言人的發言,最好帶上“測謊儀”!
——唬一唬
該引導的不是輿論,該引導的是央企自己別“負面”!
——阿梁200509
石油可以壟斷、水電可以壟斷、但民眾輿論不能壟斷;股市可以引導,房價可以引導,但事實真相不能引導。
——xingfan0396
———摘自《人民網強國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