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100元認養珍稀動物 滬水族館借此喚環保意識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5 年 05 月 19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每年花上100元,就有機會成為“水中熊貓”———中華鱘的“養父母”,除了可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戀愛”、“結婚”等成長情況之外,“寶寶”一旦生病,還可以為它送去營養餐。從今天起,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正式推出愛心認養活動,任何關注動物、充滿愛心的個人和家庭,都可以成為6種“國寶級”珍稀水生動物的認養人。

為了提高公眾對水生珍稀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認識,進而提升社會的環保意識,今年2月,上海海洋水族館曾公開透露欲制訂動物認養的方案。此后,市民紛紛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先后有500余人次去電詢問,希望成為首批認養人。一名母親表示,想通過愛心認養,讓孩子做一回“父母”,在給動物關愛的同時,也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一名男青年則表達了浪漫的想法,希望能為自己的女朋友認養一條娃娃魚,給她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在借鑒國外相關做法,并完成了大量前期準備后,海洋水族館昨天正式確定了認養計劃。目前可供認養的有中華鱘、揚子鱷、葉海龍、草海龍、娃娃魚、海馬等6種珍稀水生動物,根據動物飼養管理的難度及市民不同的承受能力,每年的認養費從100元至1萬元不等。

珍稀水生動物被認養后,每個“養父母”可得到認養證書、相關資料及紀念品,以及被邀請參加海洋水族館的各類常規活動。在認養期限內,認養者可以為“寶寶”取一個好聽的名字,館方還將懸掛牌匾,注明部分認養者的名字。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會每兩個月向認養人介紹動物的近況,包括體重、身高等基本數據和照片,以及生活、健康狀況等。被認養動物一旦出現“談戀愛”、產子或突發疾病等特別事件,“養父母”將在第一時間接到通知。對于特別有愛心的動物迷,不僅平時可以帶一些經過專業人士認可的美食,為自己認養的動物加餐,在極度思念“寶寶”的時候,還能隨時打電話向海洋水族館詢問。

今后,愛心人士可以自由認養心儀的珍稀水生動物,每人的認養期為一年。館方稱,所有認養動物的款項將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專款用于組織科普教育活動,以及與大專院校合作進行海洋生物繁殖等課題的研究。

認養動物介紹

中華鱘5條距今1億4000萬年歷史,幼魚喜吃小蟲、小蝦,長大了會吃自己的同類,有時也吃腐爛的食物。平時愛棲息在沿海地區,到了秋季會進入長江逆流而上,在長江上游產卵后回到大海。

揚子鱷9條揚子鱷分布在長江下游地區,性情溫順,平時只吃蝸牛、蛤和龜鱉類小型動物,是進行冬眠的鱷魚。

娃娃魚6條學名大鯢,中國特有的物種,喜歡生活在山區的清澈溪流中,外貌有點像魚,又因叫聲像嬰兒啼哭聲,被俗稱為"娃娃魚",目前在自然界中的個體數量已經不多。

葉海龍5條草海龍7條海龍有草海龍和葉海龍兩種,都棲息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域。海龍可長到45厘米,身體上有海草樣的附肢,便于隱蔽。它的嘴像吸管一樣,能把浮游生物吸進肚子里。因其外觀與我國神話傳說中的龍極相似而得名。

海馬20條海馬因頭部彎曲與身體近直角而得名,喜歡直立著身體,依靠背鰭的扇動緩緩前行。它休息時用長長的尾巴纏住海藻,使身體不被水流沖走。雄海馬有一個育兒袋。(倪杰 陸穎蓉)

《新聞晨報》2005年5月18日

來源: 新聞晨報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