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6月中國宏觀經濟逼近趨熱警戒線 -"十一五"中國將建10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促進產業升級 答問 -中國投資50億用于科技攻關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陸人可申請赴臺接受醫療服務 任何醫療機構不得規避集中采購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收盤續漲 滬指收盤4471.03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調查:84.6%的民眾認同氣候變暖是全球緊迫問題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11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面對國際上的不實指責,中國政府近日亮出了在氣候問題上的態度。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公開表示,中國不是世界環境的威脅,也不承擔量化的減排指標,但這并不代表中國不履行應對氣候變暖的責任,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探索低耗高效的新工業化道路。

此番表態得到了中國民眾的廣泛認同。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實施的最新調查顯示,在4834名受訪者中,88.1%的人已經明顯感受到氣候變暖的趨勢,84.6%的人認為這已經成為全世界必須共同正視的緊迫問題。

“不是別人要我們減排,而是我們要減排。中國有能力在全球經濟和全球環境兩方面都作出貢獻。”一位受訪者這樣說。

60.3%的人認為改善環境關鍵看政府

6月4日,馬凱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最近幾年,國際上批評中國的聲音發生了變化,那些說中國的發展要耗盡世界能源的人少了,說中國的發展將毀掉地球環境的人卻多了。“但不管哪種說法,都是不符合事實的。”

他給出了三個理由:第一,中國的歷史累計排放量少;第二,中國人均排放水平低;第三,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彈性系數小。這些理由都有國際組織和別國研究機構的數據作為支撐的。“說中國構成了全球環境的主要威脅,這顯然是不客觀的,也是不公正的。”馬凱說。

事實上,中國民眾非常認同環境保護,也非常關注溫室效應可能帶來的危害。6月5日恰逢世界環境日,智聯招聘發布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環境保護問題迫在眉睫。

在面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兩難問題時,本報調查發現,受訪者的態度非常明確:85.1%的人覺得節能降耗是“好事,是我國積極履行義務的表現”,而持相反意見、認為此舉可能會影響經濟發展的只有2.7%。

調查中,在問到“環境問題改善的關鍵在誰”的問題時,60.3%的人明確回答:政府。

馬凱在6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在努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時降低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

5月3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正式通過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該方案于6月4日起正式實施。根據這一方案,中國將通過發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

事實上,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每萬元GDP能耗下降了47%,等于節約了8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億噸。同期,中國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護等又凈吸收了50億噸的二氧化碳。特別是自上個世紀以來,中國實行計劃生育,少生了3億人。現在按2004年的標準,世界每一個人平均每年釋放二氧化碳4噸,3億人就等于中國去年少排放了12億噸二氧化碳。

不過,公眾仍然希望政府在該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看看環保總局剛剛公布的環境公報就知道,我們離碧水藍天、和風煦日的日子仍然還有很大的距離。”一個受訪者說。

記者注意到,6月5日公布的2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在七大水系中,除珠江、長江水質良好外,松花江、黃河、淮河為中度污染,遼河、海河為重度污染。太湖、滇池為劣V類水質,巢湖為V類水質;在全國監測的559個城市中,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標準的城市也僅僅占到4.3%。

只有9.4%的人自認沒有不環保行為

除了政府的責任之外,調查發現,21.4%的受訪者認為,改善環境問題關鍵在于每一個公民。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比例超過了“企業”(18.3%)。

有研究者提出,那些批評中國的人似乎大大低估了中國公眾對環保的熱情。今年6月1日,來自北京、上海、石家莊等全國20個城市的民間組織,在北京啟動“綠色出行聯合行動”,呼吁更多的單位和個人在不降低出行效率的前提下,選擇更加節能環保的方式“綠色出行”。

組織者在儀式上算了一筆賬: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每百公里的能耗差異非常巨大。如果小汽車的能耗為10升汽油的話,公共汽車的人均油耗為0.54升,電車的人均能耗折合成汽油只有0.34升至0.4升,地鐵折合為0.5升。小汽車的人均百公里能耗是地鐵的20倍,電車的25倍。

有意思的是,在本報調查中,不少受訪者認真反思著自己的“不環保行為”。62.5%的人覺得自己“喜歡使用塑料包裝袋”,62.4%的人“只要出門就開私家車”,53.4%的人“喜歡把空調溫度調得過低”,40.4%的人“不隨手關燈”。只有9.4%的人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的不環保行為。

在調查列舉出來的諸多不“綠色”的行為中,68.5%的人覺得“空調溫度調得過低”這一行為是最應該、也是最容易改變的,66%的人覺得“只要出門就開私家車”的行為可以盡量避免,65.9%的人認為自己可以“盡可能少使用塑料袋”。

面對周圍其他人的不環保行為,智聯招聘的調查發現,超過九成的受訪者感到“氣憤”,但只有30.6%的人愿意上前阻止,而絕大部分人(65.3%)只是在心中譴責,只有4.2%的人“覺得無所謂,跟我沒關系”。此外,94.4%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加入環保志愿組織,做一些環保活動的志愿者,其中1/4的人表示,自己已經參加了環保組織或環保相關活動。

不過,一個需要注意的現象是,中國民眾對環保的熱情在轉化為行動時遇到了一些障礙。

一個典型的例子發生在廈門。

今年年初,廈門民間環保組織“廈門綠拾字環保服務社”曾對市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八成以上受訪者“知道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的同時,大部分沒有私家車的人表示“正準備近期買車”,有私家車的人則對小轎車給出行帶來的方便和舒適津津樂道,進而表示“不愿意再去乘公交車出行”。

更宏觀的數據沖突是:我國公眾對環保的認知度達到85.4%,27.1%的人表示對環境污染“最關心”;與此同時,80%以上的人近3個月以來沒有參加過任何環保活動。

“我們可以不去理睬外國的那些指責,但必須真正參與到眼前的環保行動中去——因為這是我們的一片水土。”有受訪者這樣說。(記者 董偉)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
中國凝聚全社會力量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國家氣候中心:不能說三峽工程引起了四川干旱
馬凱:中國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了自己應有貢獻
極端氣候事件增多 專家呼吁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全球氣候變暖殃及冰川 新疆冰川面積40年來減1/5
中國國家氣候戰略即將出臺 有利于完成能耗指標
青藏鐵路通車不會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