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無責任事件的背后
環保部門沒有對污染原因給出明確說法,但種種猜測和傳言卻在這座小鎮持續發酵著。
“每年到糖廠開榨之后,也就是12月左右,河水就開始變黑,都是斷斷續續的,有時是三四天,有時七八天不止,這次則最嚴重。”
“以前糖廠排污的時候,河水里都有股甘蔗味,現在的不是甘蔗味,而是魚腥味,可能是上游企業造成的污染。”
“如果是上游企業排放的污水,按常理,污水流到懷遠時,應該已被沖淡了啊。”
……
對于這起找不出責任單位的污染事件,宜州市環保局韋孟威副局長表示,作為環保部門,他們有時候也感到很無奈和痛心,“人家往你的碗里撒泡尿,你還不恨啊,這是他們的飲用水啊。不光是我們環保人,任何一個有同情心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
韋孟威將追責難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地方環保部門現在的技術力量還不到位。他說,假如以后縣和縣之間都安有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監測系統,上游河段交過來的水超標了,在線監測就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環保部門也就能馬上追查,但現在他們的執法能力還比較薄弱。
“沒有達到群眾的期望值,老百姓抱怨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盡了我們的能力,我們排查了確實沒有發現。”韋孟威表示,地方環保部門的能力建設依舊是個問題,“現在宜州市有規模以上的企業40多家,但監察大隊只有5名執法人員,而且還都是老弱病殘的”。
在南寧環保部門工作的李先生,老家在宜州。龍江河污染事件發生后,他也一直持續關注此事。對于宜州市和河池市兩級環保部門的說法,他并不完全認同。
“環保部門檢查時,首先肯定是檢查企業的法定排污口,這個可能是達標的,但不排除有暗管排污的可能。”李先生說,如果檢測技術受限制,也可以通過摸清企業這段時間的產品產量、相對應的排污量和法定排污口的實際排污量,來追查出排污超標的企業。“因為法定排污口都裝有流量計,有累積流量統計,如果實際排污量跟產量對應不上,企業是需要舉證的。所以說如果環保部門真想查清楚問題所在,總是有辦法的。”
種種猜測之外,老百姓還把造成水污染的另一個源頭指向了當地的水電站。漁民梁先生說,自從龍江河下游的葉茂電站修起來后,水質就變差了,“平常黃黃的,嚴重時變黑。污染嚴重時,魚都走了,我就得停止打漁”。
據了解,在108公里長的龍江河宜州段內,就有洛東、拉浪、長瓦、葉茂四座水電站。水電站閘壩截流,蓄水發電的同時,也減緩了龍江河的水流速度,削弱了水體自凈能力。
此次龍江河懷遠段水污染事件發生后,宜州市環保局向市政府匯報,協調下游的葉茂電站開閘放水,使污染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有句話叫‘流水不腐’,水電站放水,水流動了、水體的自凈能力自然得到增強。” 韋孟威說,水電站是歸水利局分管的,所以說處理這個問題,光靠環保一個部門是不行的。(記者 謝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