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5年沒離過山林一天
直到1994年,當地村民倪鳳堂投寄的一篇“老愚公劉開田承包荒山一百年”新聞稿,才讓劉開田的事跡開始為外界知曉,倪鳳堂也因此成了與劉開田常來常往的朋友。聽說記者來探訪劉開田,他特意趕來,帶著記者來到山坡上一道道碎石壘砌的石墻前,講述老人守護山林的故事。
倪鳳堂回憶說,剛栽好的松柏苗子只有四五十公分高,這時若被羊吃了樹頭,這棵樹苗就完了,因此老人整天在山上轉。一個人吃住在荒山野嶺,最大難題就是人和小樹都需要水。樹苗一缺水,老人就到山下溝里挑水,挑一次水來回要個把小時,一趟挑兩桶水只夠澆十來棵樹,因此老人總在不停地擔水、澆樹。為減少水土流失和防火,老人還嘗試了一種“笨辦法”:用石頭壘砌一米來高的石墻。一天壘一點,10多年過去了,他在山上竟壘了幾百堆,長達2000多米。
劉開田老人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人們。1998年春,鎮政府特意在山腳下給老人蓋了2間瓦房,老人很感動,在院里種了菜、喂了雞、養了羊,生活可以自給了,看護山林也更加精心。看著山在變綠,樹在長高,家里人也改變了對老人的看法,兒子扛鍬提桶上了山,出嫁多年的女兒也領著全家人來增援,連左鄰右舍的親友們也都趕來幫忙。不久,老伴索性把家搬到山上來了。有老伴做幫手,老人干得更起勁了。
就這樣,整整25個年頭,包括每年春節,老人一天也沒有離開過他的山林。如今,小樹長大了,老人也老了,行動已不那么方便,但他告訴記者,自己還是那個習慣,每天早晨圍山轉一圈,看看他親手呵護大的一個個心愛的“孩子”。
倪鳳堂告訴記者,老人在石頭縫里種下的這13萬棵樹苗,成活率竟高達90%以上,而且25年來沒有發生過一次火災和蟲害。
只為山野披綠石頭歡唱
劉開田老人的兒子劉繼忠也已六十出頭,父子倆如今一起守山。劉繼忠告訴記者,去年三月他母親去世,父親特意把母親埋在了山上。父親雖然很倔強,但這次對父親打擊很大,平時話更少了。今天六七月間,老人生了場大病下不了床,在當地領導關心下,鎮里免除了他的醫療費,幫他挺了過來。鎮宣傳委員陸靜介紹說,除辦了低保、養老保險等,鎮里還和醫院說好,“劉開田看病不要錢”。
一旁的村支書劉廣明告訴記者,劉開田每年只能從樹上打一些松子,賣上千把塊錢;近幾年和兒子在山腳下種了些花椒樹、桃樹和中藥材,收入也很少。即便這樣,老人也從沒賣過一棵樹。雖然賺不到錢,但老人造福子孫的行動已感染了周邊的群眾。在他的帶動下,如今村民們積極進山造林,整個呂梁村已有33座山頭被承包植樹。
劉開田老人英雄般的壯舉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老人先后被授予“省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鄉村護林員”等光榮稱號,還登上了“中國好人榜”。今年3月,老人被評為十大感動徐州新聞人物,頒獎詞是:肩挑沉甸甸的夢想,手栽未來和希望,只為山野披綠,只為石頭歡唱。
與老人告別,只見他又坐到了山腳下他親手壘砌的石墻上,像一座雕塑,更像是山林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