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治霾必須治秸稈

發布時間: 2014-11-15 09:38:48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武衛政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秸稈還田 回收利用 灰霾 生態 重污染

■秸稈焚燒對重污染天氣的形成和加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秸稈焚燒雖然有季節性發作的規律,但也是防治灰霾時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

10月以來,京津冀地區連續出現幾輪灰霾,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專家分析原因時說,秸稈焚燒對這次重污染天氣的形成和加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重污染天氣過程期間,鉀離子、氯離子等具有生物質燃燒指示性的組分濃度出現了10倍以上的增長,激光雷達監測反演表明,重污染過程與秸稈燃燒密切相關。

看來,我們需要進一步認識秸稈焚燒這個老問題。過去,單純的秸稈焚燒,只是影響能見度,嗆眼睛嗆鼻子,引起人們呼吸系統不適。現在,它成了導致灰霾的一種污染源,而且還加重污染,使PM2.5濃度上升,對人體的危害更嚴重。秸稈焚燒雖然有季節性發作的規律,但也是防治灰霾時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

要說這些年各個地方禁燒秸稈成效不大,顯然不公平。否則,農村那么多秸稈燒起來是非常可怕的。說有的地方還在燒秸稈,也不是信口開河。環保部管理的環境衛星每天都能監測到不少起火點,最近有人從飛機上拍到了東北某地的起火點。可以說,經過多年的禁燒,大面積燒秸稈的現象確實沒有了,零星、局部的焚燒仍然存在。

這少量的焚燒,也是灰霾的幫兇,治霾必須治秸稈。何謂治?就是加大禁燒力度。怎么治?堵疏結合。

堵是必要的。每到禁燒季,各地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工作人員走村串戶,到田間地頭嚴防死守,一旦出現火點,總有人被問責。但光堵是堵不住的,百密難免一疏,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一味地給巡查人員和農民施加壓力,管得了一時管不了長遠。

堵的同時,關鍵要疏。疏就是給秸稈找出路。事實證明,禁燒工作做得好的地方,正是回收利用搞得好的地方。回收利用做得不好,禁燒自然難有起色。目前,秸稈回收利用的途徑有不少,如粉碎還田、壓塊做燃料、生物質發電、漚肥、打捆作飼料等等。不過,地方政府引導秸稈回收利用,不能簡單照搬外地經驗。

從實踐來看,有兩點需要把握。一要尊重自然規律,尋找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利用途徑。比如有的地方秸稈還田有利于提高地力,有的地方則不行。二要讓農民從回收利用中得到實惠,要充分利用經濟規律推動回收利用。政府看好的辦法,農民覺得非常麻煩,得不償失,必然行之不遠;秸稈再利用的產品打不開市場,形不成產業,也發展不起來。

針對秸稈焚燒加重灰霾污染,環保部專家建議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個性化的應急預案。這里面就包括嚴格禁燒秸稈。為此,有的地方提出“全天候禁燒,全覆蓋監管”,決心不小,用心良苦。細想一下,如果這句口號不包含回收利用的內容,實際效果會怎樣呢?秸稈年年有,還能年年全天候、全覆蓋地監管?花錢費力,讓巡查人員疲于奔命,只能臨時應急;調整思路,把工作重點放到為秸稈回收利用找資金、找方法、找技術上,才是治本之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