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鳳瑞先生在歐中國際發展論壇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作為歐中國際發展暨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大會主辦單位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熱烈支持論壇大會的召開,熱烈祝賀今天論壇新聞發布會與交流會議的舉行。
21世紀是城市世紀,更是人類面臨環境與資源嚴峻挑戰的世紀。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和特定的發展階段決定了中國未來發展面臨著多重矛盾:一是龐大的人口基數和不斷增加的人均資源消耗與資源供給相對稀缺的矛盾;二是經濟發展加快、規模擴大與生態環境容量有限的矛盾;三是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低與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求較強經濟科技支持能力的矛盾;四是傳統體制的慣性和體制轉換的“陣痛”與資源環境保護有賴于體制創新的矛盾;五是資源環境保護的全球性要求各國通力合作與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競爭的矛盾。這些矛盾決定了中國的發展必然表現為不同于發達國家的特點。中國目前尚有7~8億人生活在農村,一個近60%的人口主要依靠土地謀生的大國要實現現代化是不可想象的。發展經濟,提高生產力總體水平是中國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主要矛盾方面,城市具有凝集效益和規模效益,因而具有較高的生產力要素配置效率。實施加快城市化戰略是中國實現低成本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不僅如此,中國的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要依賴于城市化,因為只有減少農村人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廣大環境脆弱地區的生態保護;中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發展服務業和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以城市為載體,因為分散的工業化將支付極高的資源和環境成本,只有城市才能提供服務業的規模需求。中國環境污染的高效治理要以城市為中心,因為城市能夠為污染治理提供規模化需求和環保產業持續發展的條件。中國貫徹和實踐科學發展觀也要以城市化為重要前提。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離不開城市化,因為達到人均同等生活水平,城市比農村更節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城市發展要以城市帶動農村為前提,因為中國農村不發展的根本原因還在于城市帶動農村的能力還不夠強大;構建和諧社會要以城市化為條件,因為城市有更多的就業空間和階段流動的機會。當然,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如何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經濟教訓,少走彎路,實現較少社會震蕩的城市化同樣是中國面臨的重大的課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全球性問題。保護環境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并付諸實施。溫家寶總理曾明確指出,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需要中國。中國愿與世界同行,特別是與在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前列的歐盟進行交流和合作。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所屬的獨立法人研究機構,一直致力于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基礎理論和綜合對策研究,我和我同事們熱烈希望與國內外同時進行相關方面的合作,共創人類美好未來。我相信,歐中國際發展論壇將對促進雙方交流與合作發揮積極作用,預祝10月份的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同時對為大會籌備付出辛勤勞動的組委會秘書處表示感謝,祝賀他們取得的工作成果。
謝謝!
2006年8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