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第三,價格結構性失衡形成全球價值洼地
全球經濟格局表明,資本已經成為主導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通過國際資本流動實現資源配置是有效配置資源的高級形式。增值是資本運動的內在動力,在全球化過程中產生的這塊利潤,使發展中國家獲得了在以往全球化過程中所未有的貿易強勢,但這塊新利潤的來源是價格體系扭曲的結果。發展中國家要素價格紅利倒貼了美國的國民福利,價值洼地吸引國際資本長期流入的巨大磁場效應主要體現在高收益、低成本兩方面。
從資本回報率分析,國際資本偏好于新興的制造業大國或資源出口類國家,據統計1995年-2005年投資于新興國家的利潤回報率為15.3%。中國的投資收益率更高,長期維持在20%左右。高收益利潤緣何而來,很大程度上源于勞動力價格長期扭曲。
就勞動力成本而言,過去近30年,我國資本回報率上升迅速,而勞動力回報率增長緩慢,1998年到2008的十年間,工業企業利潤平均增長30.5%,勞動力報酬年均僅增長9.9%,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遠遠低于資本回報率增長。
再看其他要素成本,我國長期處于低要素價格狀態,包括低土地成本、低環保成本、低資金成本,這是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入的一個重要條件。多年來,為了招商引資,許多地方政府以幾乎零租金的價格向外商提供土地,這意味著外國直接投資的大量流入是在土地資源價格存在大量扭曲的情況下發生的,而正是這種扭曲在某些行業和地區造成了外商直接投資的超常流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以低價的中國制造出口全球,并通過貿易順差回流境內的格局。(張茉楠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