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2012年1月18日電 今天“中國復興的科學基礎”專家座談會在北京中關村成功舉行。與會專家認為,現代化是中國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復興的過程就是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國復興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機遇非常關鍵。
首先,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尾聲機會”。16世紀以來,世界科技大致發生了五次革命(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包括近代物理學誕生、蒸汽機和機械革命、電力和運輸革命、相對論和量子論革命、電子和信息革命;世界經濟大致發生了三次或四次產業革命,包括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和信息化革命等,有人把第三次和第四次產業革命合并成第三次產業革命。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持續時間大致是1945~2020年;它尚未結束,還有一些“尾聲機會”。例如,(1)新信息技術,包括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無線網、大數據、云計算、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新計算技術等;(2)信息技術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的滲透和應用,包括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先進制造(如3D打印等)、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綠色能源和綠色技術等;(3)國際技術轉移和產業調整等。
其次,第六次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的“先聲機遇”。關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沒有統一認識。專家認為,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學和再生革命”,它將以新生命學革命為基礎,將是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的交叉融合,將是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叉融合。第六次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的預期時間大約是2020~2050年;它尚未發生,但它的核心專利爭奪已經展開,新產業革命的技術前奏已經響起,這是一個“先聲機遇”。例如,(1)新生物學革命,生物學與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包括整合和創生生物學、思維和神經生物學、生命和再生工程、信息和仿生工程、納米和仿生工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材料和物質科學、地球和環境科學等;(2)仿生創生再生的三生技術革命,生物技術與多種技術的交叉,包括信息轉換器技術、人格信息包技術、仿生技術、創生技術、再生技術、網絡技術、仿人機器人、再生醫學、農業生物技術、綠色超級制造和人工智能、綠色超級運輸和能源技術等;(3)仿生和再生的產業革命,生物產業與多種產業的交叉,包括與自然人的生活質量、與網絡人、仿生人和再生人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等;(4)新物理學革命,如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新材料、超導研究、理論物理和空間科學等方面的機遇。
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辦,參會專家來自中辦調研室、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