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意味著什么?

2013年02月27日15:2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美聯儲 貨幣政策 收益率 經濟 量化寬松 金融 市場

美聯儲議息會議前,越來越多的FOMC委員憂慮美聯儲的開放式購債措施帶來的風險,市場預計美聯儲可能在今年放緩甚至停止資產購買計劃,如果美國國債最大的購買者退出市場,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的風險將不可避免,這個信號非常值得警惕。受此影響,全球市場出現劇烈反應。

市場對美聯儲可能改變政策預期的大背景是美國經濟開始釋放積極信號,樂觀情緒開始回升。盡管去年四季度,美國經濟出現了0.1%的經濟萎縮,但美國兩黨在2012年年末最后一刻達成妥協,使美國暫時躲過了財政的“斷崖式”沖擊,經濟正以緩慢速度擴張,個人消費溫和增長,房地產市場趨勢回升。

此外,美國制造業復蘇態勢比較強勁。2012年四季度,美國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其中12月增長2.2%,出現兩個月增長,但仍比2007年12月經濟進入大衰退時低1.9個點。美國房地產市場復蘇態勢確立,并迎來了金融危機以來房屋銷售的最好勢頭。數據顯示,去年12月美國所有房屋類型存量房平均價格為18.08萬美元,同比增長11.5%。全美二手房庫存量環比下降8.5%,創下自2001年1月以來的最低紀錄。特別是困擾美國經濟的高失業問題也開始出現緩解,并連續三個月降至8%水平之下,維持無限度的量化寬松的必要性開始降低。

另一方面,美聯儲為QE支付的成本高昂。從美聯儲自身看,長期的量化寬松政策加劇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風險。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連續實施了四輪量化寬松,其資產負債表從危機之前的不到9000億美元飆升至目前的3.078萬億美元,增長了3倍多,如果美聯儲在今年剩下的時間繼續推行QE3,其規模可能會超過4萬億美元。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高速膨脹意味著,美聯儲可能每年需要給銀行的準備金支付500億-750億美元利息。現在準備金的規模已經超過1.6萬億美元。如果美聯儲保持現在的購買資產速度,那么準備金規模將在一年以后再增加1萬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美聯儲過去一直會把所有利潤轉移給財政部,過去四年一共轉移了約2910億美元利潤。由于主權債務成本處于歷史低位,新發債務的利息成本較低,這減弱了美國政府進行財政整頓和結構性改革的意愿,財政可持續問題的解決被延誤,影響長期宏觀經濟和金融的穩定,因此也需要貨幣當局重新評估量化寬松政策成本和潛在風險。

但是問題在于,美聯儲堅定支持長期量化寬松政策的立場松動,甚至改變將可能直接推動美國長期利率的走升。2007年以來,全球經濟已經在金融和債務泥潭掙扎了五年。由美國雷曼兄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把全球推向了低利率或零利率時代,為了降低償債負擔,發達國家普遍采取了長期零利率或量化寬松的方式,極盡所能維持著脆弱的債務循環。然而,發達國家央行極盡所能地壓低利率,卻導致了金融市場資金配置發生扭曲。在本輪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中,債務規模和赤字規模最大的美國卻成為廉價債務融資的最大贏家。

美國無疑正邁向長期利率上升的通道,盡管美聯儲內部鴿派與鷹派分歧依然較大,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依然強調美國經濟復蘇還不足以提供美國就業市場持續改善的動力,量化寬松政策還將繼續,但事實表明,美國長期真實利率不是美聯儲決定的,而是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前景、未來通貨膨脹形勢及政府償債能力等因素綜合決定的。

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上行的趨勢難以改變。從歷史數據來看,當前美國十年年期國債2%的收益率水平處于歷史大底水平,但這種低利率是不可持續的。中期角度看,預計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將回到5%-6%的區間,而美國30年期國債預計將回到7%,這很可能對美國經濟復蘇造成新的沖擊。

此外,美國的長期債券收益率和長期抵押貸款利率等都高度相關。2011年底以來,無論是從房價指數、新屋開工數與建造支出,還是成屋銷售數據,美國房地產市場均表現出了比較明顯的觸底回升狀態。不過,當前美國房地產市場并不能稱得上是強勁和穩固,目前美國仍有1100萬家庭的住房按揭貸款處于資不抵債的境地。顯然,在房地產市場信貸仍處于比較疲弱的當下,美聯儲集中購買MBS降低了商業銀行信貸投放風險,并進一步壓低房地產信貸利率,是房地產回暖的關鍵。

美聯儲結束量化寬松的時間周期可能比原來預期的要早,未來美國很可能遭遇“貨幣懸崖”。一旦美聯儲減少甚至推出資產購買,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必將帶動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利率上升,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有可能對房地產市場、消費以及美國經濟形成新一輪的沖擊。而受此影響,美元流動性收緊推動美元走強、全球風險資產價格下跌,以及國際資本流向再次逆轉等觸發新一輪金融震蕩的風險依然不可低估。(張茉楠? 國家信息中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