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國內商業銀行房貸步入違約高風險期 京經適房面積將調整為60平 -央企將上繳170億元紅利 煙草業稅后利潤10% 央企高管人選確定 -藥監局:可能致死亡藥品須1日內召回 企業不及時或被吊銷許可證 -審計揭示49部門單位擠占挪用財政資金 各部門積極整改解決問題 -中小學生學籍全國統一管理 與戶籍脫鉤 -中國40歲以上人群6成存心血管病危險 超5成白領患泌尿系統疾病 -加息拉大商業貸款和公積金貸款利息差距(表) 資本市場如何反應 -北大清華人大試點取消公費研究生 增獎助學金力度 生源多樣化 -上證所緊急通知或臨時停市 不會影響股價 港股近期仍繼續走軟 -8月國房景氣指數為104.48 存量商品房迅速消耗 首將制定住宅法
美聯儲降息對A股影響積極 A股“貨幣牛”更強壯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2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9月18日,美聯儲宣布降息。分析人士認為,美國降息意味著我國加息空間進一步縮小,人民幣升值有望加速。由此看,支撐本輪牛市的基礎性因素——流動性充沛格局,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加固牛市基礎

  雖然在整體估值過高、緊縮政策連續出臺等因素的影響下,市場近期欲漲乏力,但應該看到,隨著美國降息以及或將進入降息周期的預期,A股牛市基礎實際上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這意味著,即便短期調整難以避免,市場長期向上的趨勢也變得比以前更加確定。

  首先,從宏觀經濟看,次級債危機對美國以及全球經濟的影響正在顯現,美聯儲此時宣布降息50個基點,無疑能夠較大力度的防范次級債危機的進一步蔓延,減輕美國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預期,從而為中國經濟以及企業出口的平穩增長提供良好基礎。換句話說,我國流動性充沛的根源——較高的貿易順差,仍有望得以保持。

  其次,央行繼續加息空間有限。在月度CPI數據高企的背景下,雖然央行上周末提高利率27個基點,但市場仍然預計其再度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而在美聯儲降息后,我國央行加息特別是持續加息的可能性下降,利率下行的壓力卻在不斷增加。一方面,美聯儲降息后,中美兩國息差進一步縮小。統計顯示,目前美元一年期LIBOR為5.1125%,而人民幣一年期SHIBOR為3.9549%,此消彼漲后,二者之差僅為1.1576%。另一方面,在持續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幣利率并不具備很強的自主性。事實上,自2005年人民幣升值以來,我國一年期央票利率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就一直保持著很強的聯動性。

  在繼續加息空間有限,而通貨膨脹情況又很難得到有效緩解的情況下,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就將繼續存在。這意味著,居民固定儲蓄活期化的趨勢會延續,M1與M2的“倒剪刀差”格局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而房地產市場以及股市高收益率導致的“虹吸效應”也將仍然存在。流通速度加快帶來的貨幣乘數上升也許將制造更加充沛的流動性。

  第三,人民幣升值或將加速。在資本管制不完整的假設下,如果加息空間變得幾乎沒有,那么根據經濟學的“三元悖論”,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就將繼續保持。可以預計,中美利差的縮小、人民幣升值的加速預期等因素,都將進一步促進“熱錢”加速流入,我國流動性過剩的局面也將進一步加劇。

  尋找個股機會

  以本次美聯儲降息為出發點,有三類投資機會值得投資者關注。

  一是大宗商品走強帶來的機會。美聯儲降息,美元指數再創歷史新低,由此以美元計價的商品期貨價格上漲預期強烈,特別是黃金、石油等金融屬性較強的商品。在此背景下,有色金屬類股票、部分化工股以及煤炭等石油替代資源類股票值得關注。

  二是在流動性與人民幣升值的雙重推動下,國內資產重估引發的機會。特別是地產股。

  三是通貨膨脹主題下的投資機會。在利率提高有限的預期下,升值將是解決通貨膨脹問題的最好辦法。其中,那些收入端處于通脹環境,而成本端處于非通脹環境的公司尤其值得關注,如商業地產、百貨零售行業內的部分公司。(龍躍)

來源: 中國證券報

圖片新聞:
"韋帕"肆虐800萬人受災 直接經濟損失66.2億[組圖]
臺風韋帕在浙蒼南縣登陸 風力達14級 浙江159萬人安全大轉移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聚焦十七大前中國人事任免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