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公司最近的日子不好過。
自年初中石油集團200億元企業年金管理計劃塵埃落定,企業年金市場幾乎再無大單出現。
這在一定程度上緣于財政部34號文對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個人繳費的統一劃定,其使整個國資委體系企業的繳費額度受到限制。
“對專業養老保險公司而言,目前顯然已進入淡季。”一業內人士感嘆。
大單步伐放緩
過去一年,養老險公司的企業年金業務發展迅速。
尤其在10月國資委發布《關于央企試行企業年金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后,央企的年金建設明顯加快,相繼有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中煤能源集團公司、紅塔集團等企業與各家管理機構簽訂協議。
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太平養老、平安養老、國壽養老、長江養老和泰康養老等5家養老保險公司的企業年金客戶數達5677家,比年初增加5400余家,同比增長了21倍;受托管理資產達84億元,同比增長9.9倍;投資管理資產達79.7億元,增長9.8倍;收取的企業年金繳費85.5億元,管理費收入1500多萬元。
2008年年初,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企業年金項目——中石油集團200億元年金管理計劃——為8家企業年金管理機構拿下,將年金市場牛市推向高潮,但隨后市場直線跌入谷底。
“年初至今的一系列自然災害,對企業年金業務的拓展帶來一定影響,畢竟企業的工作重點會轉移到抗災救災。”滬上一養老險公司人士分析,這一客觀原因不可忽視。
但年金大單驟減的直接原因,更是來自財政部34號文件的影響。平安養老相關負責人認為。
今年2月,財政部下發的《財政部關于企業新舊財務制度銜接有關問題的通知》(財企[2008]34號)中規定,補充養老保險的企業繳費總額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從成本(費用)中列支。企業繳費總額超出規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業負擔,企業應當從職工個人工資中扣繳。個人繳費全部由個人負擔,企業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資助。
“這份文件使整個國資委體系企業的繳費額度受到一定限制。”上述負責人解釋,不過,此次全國統一稅收優惠政策的做法,改善了各省制定因稅收優惠比例不同,出現的企業年金稅收政策較混亂的局面。
不過,4%的稅優比例與一些發達國家高達10%—30% 的稅收優惠政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4%對企業而言優惠比較低,而目前個人繳費無優惠。”太平養老總經理楊帆說。
瞄準中小企業
淡季突圍。養老險公司開始將更多注意力放到中小企業。
“我們對中小企業定義,通常指繳費在1000萬以下的企業。”28日,楊帆公開表示,目前企業年金發展的一些制約因素,就是對大型企業建立年金制度相對比較好操作,但是中小企業還處于比較困難的階段。
楊稱,受制于集合計劃管理辦法遲遲未出臺,使得占GDP55%和占全部就業人口75%的230萬家中小企業與年金無緣。
不過,目前多家保險公司推出了針對中小型企業的過渡性年金計劃,曲線進入這一市場。太平養老與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共同設立標準企業年金計劃;泰康養老與光大銀行推出陽光開泰企業年金計劃;平安養老也正在銀行合作,制定過渡的集合計劃,“這是完全正規的企業年金,把個中小企業的錢集合起來,積少成多,讓小客戶享受大客戶的服務。”平安養老相關負責人介紹。
集合計劃同時為一些未能進入年金市場的保險公司,提供了分一杯羹的捷徑。如新華人壽雖然尚未獲得年金管理人資格,但在其新近推出的“中小企業成長關愛系列計劃”中,亦通過集合企業年金的形式吸引客戶。
對專業的養老險公司而言,以往的合作伙伴銀行在今年陸續獲受托人資格后,更加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銀行客戶資源的優勢,及“2+2”模式時期從保險公司處獲得的培訓,都有利于銀行開展年金業務。
“有飯一起吃,有影響是正常的,而且目前也沒有影響到我們的地位。”平安養老相關負責人言語輕松。
楊帆認為,大量的養老金機構目前都是綜合性的,提供養老金服務的同時也提供其他的服務,但專業養老金公司則全部系統風險管控都圍繞養老金建立起來,可保證養老金資金的營運和順暢。這是專業養老險公司的優勢之一。
不過,就在5月 29日,中信銀行推出國內首個企業年金品牌,并把發展中小企業年金業務作為戰略目標。
5月26日,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平養老”)聯合10家機構簽下目前江西省最大的一筆企業年金計劃——江西省電力公司企業年金;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養老”)相關人士亦透露,他們近期已拿下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數億元的年金計劃。
來自平安養老和太平養老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平安養老受托已中標和簽約管理資產238.57億元,投資已中標和簽約管理資產167.69億元,合計406.26億元,客戶數14363個;截至2008年5月29日,太平養老簽約客戶6042家,截至4月30日的簽約資產累計207.71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