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股市再度重挫,壽險商臉上面露苦色。在股票投資虧損之外,困擾他們更多的則是彼時“一榮俱榮”、如今“一損俱損”的投連險銷售成績單。
受累不斷下跌的股指,投連險自今年5月以來集體遭遇“滑鐵盧”,新增保費業績飄紅者寥寥無幾。令壽險商們同為苦惱的,還有日漸上浮的投連險退保率。
頗為玩味的是,細分至各渠道表現來看,倚賴于銀行渠道銷售投連險的壽險商受傷最慘重,其業績下滑速度明顯快于通過代理人或中介渠道去銷售投連險的同業公司。同是“滑鐵盧”,卻也呈現出分化兩重天的跡象。
“銷售表現明顯不如今年年初。”滬上一合資壽險公司負責人昨晚在電話里告訴記者。他說,其實,從今年3月份開始,該公司的投連險銷售收入就在不斷走低。
股指不斷下挫,與股市緊密掛鉤的投連險自然難逃銷售銳減的命運。以上述公司(上海地區)為例,其今年2月單月投連險的保費還是800多萬元,到3月單月已銳減至300多萬,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至今年6月。投連險的欠佳表現直接拖累了保險公司的整體業績。
受投連險困擾的絕不止上述公司一家。根據上海保險同業公會最新出爐的內部統計數據,記者粗略計算發現,今年5月單月,投連險的保費收入環比下滑23.4%。萬能險也出現了13.9%的環比負增長,相反,分紅險逆勢飄紅,保費收入環比小幅上漲了9.5%。
記者發現,19家銷售投連險的在滬壽險公司中,僅有6家公司(泰康人壽、中宏人壽、海康人壽、信誠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中國人壽)的投連險保費收入實現環比正增長,其中,中國人壽于今年5月才開始在滬銷售投連險。盡管上述公司5月單月進賬的投連險保費收入均多于4月,但相對于今年3月和4月的增速,5月單月的投連險增速已出現明顯放緩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彼時牛市中風頭強勁的壽險公司,亦是在此輪投連險“滑鐵盧”中受傷較重者。仍以上海市場為例,下滑情況最嚴重的是專攻投連險的瑞泰人壽,保費收入下滑幅度達到了91.46%。而導致瑞泰人壽5月單月業績環比下滑的禍首,就是銀行保險這個銷售渠道。據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瑞泰人壽來自中介渠道的投連險保費增速較為平穩,而來自銀保渠道的投連險保費收入卻急速下滑。
這樣的渠道分化表現,幾乎是銷售投連險的壽險商們遇到的共同問題。業內人士分析說,這主要是不同銷售渠道的特性所致,“在牛市時,銀行渠道銷售投連險易引發‘羊群效應’,銷售情況較為火爆。但當股市下挫時,個人營銷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他舉例說,相對于銀行銷售保險的工作人員來說,保險公司及保險中介機構的代理人具備的保險知識更充分,當股市下跌時,代理人會結合現時的情況,向保戶及潛在客戶解釋投連險的長期投資價值,以及退保所帶來的損失。“尤其是在投資大環境整體不向好的情況下,在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加劇的大環境中,投連險的投資價值相對銀行存款或股票投資而言,相對穩健,而目前投資者最為看重的就是穩字當頭。”
另外,投連險件均保費較高的壽險公司,退保情況也較為嚴重。業內人士分析稱,這與投資者的投資心態有著直接聯系,“通常投資金額較大的投資者,容易做出退保的決定。”
“瘋”銷一年多的投連險產品已歷經了多次指數下跌的考驗。面對國內這風云變幻的資本市場,誰又能保證目前被股市“牽著鼻子走”的投連險,一直能做到“一榮俱榮”?業內人士疾呼:在股市頻頻震蕩的當口,投連險這種基金替代型產品,轉型已是迫在眉睫。
“壽險公司應該學會在跌勢中尋求投連險的轉型。”一位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他解釋說,轉型重點在于推出個險渠道的投連險產品,并與其他保障類產品捆綁銷售,在投連險產品中注入更多的保障色彩,使消費者在跌勢中充分挖掘其它基金等理財產品所不具備的保險保障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