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2日,2008年國內期貨市場的累計成交總金額輕松越過70萬億元,比2007年同期大增30萬億元左右。
2008年,期市帶領投資者挑戰了歷史高價,也使投資者體驗了終極跳水,市場波動極其劇烈,但就在如此市場環境下,國內期貨市場卻創出成交奇跡。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由國內市場投資與保值需求井噴所帶動。
三個交易高峰
無論從成交量的增長還是成交金額的增長來看,2008年,期貨市場絕對是資本市場中的明星。
從時間分布上看,成交額高峰出現在2008年年初和第三季度。1月交易額超過6萬億元,3月為7.4萬億元。七八月份也都在6萬億元以上,而遭遇“百年一遇”大跌的10月份也創出6萬多億元的交易額。
2008年1月9日,我國首個貴金屬期貨——黃金期貨7個合約以基準價209.99元/克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上市。受美元屢創新低、油價不斷攀高影響,并且市場對通脹及美聯儲注資措施能否見效的憂慮加劇,投資者紛紛尋求貴金屬資產避險,新上市的黃金期貨受到市場熱捧,掀起一個交易小高峰。廣發期貨研究部副總經理陳年柏指出:“新產品的推出或可能激起投資者對期貨市場的高度關注,尤其是黃金期貨和股指期貨,使得廣大投資者對期貨市場的投資熱情異常高漲。”
隨著國際原油、糧食價格的上升,通脹給期市又注入一道興奮劑。2008年7月11日,國際原油紐約、倫敦兩地油價首次在盤中雙雙突破每桶147美元。海通期貨投資經理李靜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前三季度,通貨膨脹非常嚴重,吸引大量資金進入期貨市場保值。”由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國內期貨市場在“十一”長假后出現了大范圍、連續跌停的情況,雖然風險大增,但也給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機遇。
機構參與度加深
李靜遠認為:“2008年的行情波動非常大,引發市場大量波段操作。而股票市場的不景氣也促使期貨更受投資者歡迎,許多股民和機構都轉戰期貨市場。”陳年柏則表示:“商品市場的波動具有良好的趨勢特征,期貨本身又具備雙向交易的特征,上半年橡膠等工業品、能源和農產品的大牛市行情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的參與。下半年期貨市場的暴跌行情,趨勢也比較明顯,由于期貨本身具備雙向交易的特征,可以通過做空從商品價格的下跌中獲利。與股市的單邊獲利交易機制相比具有天然的優勢,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參與,使得期貨在熊市時依然成交量很大。”
期市的暴漲暴跌同樣使得套保需求井噴。陳年柏說:“明顯感覺到機構客戶的開戶數增加。很多現貨貿易商、生產者、消費商意識到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管理風險的重要性,機構參與期貨市場的程度加深。這也是市場成交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他還指出,市場交易方法、結算服務等方面的改善也一定程度增加了市場成交量。”
2007年,中國上海、大連和鄭州3個期貨交易所全年成交量達7.28億手,成交額為40.97萬億元。2008年前11個月,國內期貨市場已成交12億手,成交金額65.7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8%和84%。投資者開戶數從2002年底的7萬戶增加到58萬戶,增長7.3倍;客戶保證金由2002年底的64億元增加到500億元,增長6.8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