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銀監會網站報道——
6月1日,中國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8年報》(以下簡稱《年報》)。
《年報》分七部分內容,全面介紹了2008年經濟金融形勢與銀行業概況、銀行業改革開放、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實施審慎監管、監管制度與監管執行力建設、加強信息披露與市場約束、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情況。
劉明康主席在《年報》主席致詞中精辟總結了2008年銀監會開展的主要工作。他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銀監會引領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沉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措施,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救急、救窮、不救亂”,加大信貸投入,支持經濟增長。同時,保證銀行體系的穩健運行,在全球銀行業獨樹一幟。
據《年報》披露,200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首次突破60萬億元,達到62.4萬億元,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207.5%,比年初增長18.6%。商業銀行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12%,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超過國際監管要求的最低水平;達標銀行204家,比上年增加43家,達標銀行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99.9%;而在2003年,達標銀行只有8家,占比僅為0.6%。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下降”,截至2008年底,商業銀行按貸款五級分類的不良貸款余額5,603億元,比年初減少7,082億元,不良貸款率2.4%,比年初下降3.7個百分點。同時,商業銀行提高撥備,以豐補歉,截至2008年底,撥備覆蓋率116.4%,比年初提高75.2個百分點。盈利能力進一步提高,實現稅后利潤5,834億元,資本利潤率17.1%,資產利潤率1.0%。銀行業呈現穩健發展的良好局面。
《年報》介紹,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產生了消極影響。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銀監會積極采取多項措施,指導銀行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是加大對房地產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和理財產品的監管,督促銀行業增加撥備,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二是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建立外幣金融資產風險盯市制度和日常溝通報告機制,密切關注危機發展對銀行業穩健經營的影響。三是制定和調整一系列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國家“保增長、促內需、調結構”的宏觀調控政策,督促和引領商業銀行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支持經濟穩健發展。
《年報》指出,2008年銀監會根據銀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和新要求,繼續加強監管法制建設和能力建設,強化審慎監管力度,不斷增強監管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銀監會積極踐行政務公開,不斷加強自身和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透明度建設,加深社會公眾對銀行業及其監管機構的了解和信任,努力維護公眾權益和金融市場有序競爭。在實現風險監管目標的同時,引領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履行社會責任。
《年報》指出,2009年將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十分繁重。從國際環境看,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從國內形勢看,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下行壓力增大。銀行業面臨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嚴峻,更需要在挑戰中未雨綢繆,鞏固并發展已經取得的成績。
銀監會新聞發言人廖岷表示,此份《年報》是銀監會自2006年以來發布的第三份《年報》,是銀監會作為政府部門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銀監會增強監管透明度、提高監管有效性、增加自我約束和監督的重要舉措,也是銀監會加強與銀行業相關參與群體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與以往年報相比,2008《年報》突出了改革開放這個主題,契合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充分反映了銀行業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的突出成就。
銀監會1日發布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8年報》。200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首次突破60萬億元,達到62.4萬億元,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207.5%,比年初增長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