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擔當生命之重--關注港城大學生心理健康
近段時間,“心理宣泄室”成為山東工商學院學生的一個熱話題。這似乎是個充斥著暴力和憤怒的地方,但不少大學生卻來這里緩解壓力和焦慮。 “心理宣泄室”到底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怎樣的空間?這種積極探索,能否根治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心理宣泄室”,走近了需要心理宣泄的這一群體。
-探訪
隱秘房間里的陽光提醒
這間心理宣泄室坐落在山東工商學院綜合樓的最頂層,從9月份新學期開始向學生開放。學生們可以單獨進入,也可以選擇有輔導教師陪同。
陪同記者一起進入心理宣泄室的,是山東工商學院心理咨詢中心的心理輔導教師孟老師。孟老師告訴記者,心里宣泄室從今年6月份開始籌建,“學校專門從上海購買了整套設備,并進行了符合相關要求的裝修。”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是一間近30平米的小房間,米色調的軟包墻讓整個房間的格調優雅而平和,天藍色的地毯更加讓到訪者感到安寧和靜謐。心理宣泄室的窗外,便是高遠的天空和隱隱青山。在房間中央,矗立著兩個近2米高的“宣泄人”。它們神情各異,雙臂張開。記者用力錘了一拳,“宣泄人”只是微微晃動了幾下。孟老師笑著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玄機:“宣泄人”是底部注水,上部充氣,因底座沉重,無論怎樣擊打都不會倒地,并且能夠自動站起,便如同“不倒翁”,“要把它打得東倒西歪都很費力”。
在心理咨詢中心值班的何冬(化名)同學拿起旁邊的“宣泄棒”給記者示范,只見他猛地向“宣泄人”掄了幾棒,房間里便發出“嘭!嘭!嘭”的幾聲響。對面懸掛的沙袋,也可以讓到訪者盡情擊打。為了保護來訪者的手部安全,還配備了專業的拳擊手套。房間內還放置了很多橡皮球、毛絨玩具、涂鴉版等小道具,到訪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玩耍。“幾乎每天都會有同學過來‘玩’,多的時候每天有十幾個人。”何東說。
“宣泄室其實并不神秘,它只是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隱蔽的個人空間。”孟老師表示,“同學們過來放松放松,排遣內心的陰郁和不快。有的同學內心感到壓抑,想一個人靜靜時,也會選擇來這里呆一會兒。或坐在地毯上看看書,或者休息一會兒,會感覺很放松。”
與心理宣泄室相隔不遠的,是沙盤游戲室。來訪學生可以用各種沙具在沙盤上擺出自己想象中的圖畫,輔導老師通過守護、支持及引導,發現來訪者的問題并給予相應幫助。
據孟老師介紹,發泄焦慮緊張情緒之后,重要的是能重新審視自己,充滿信心地面對現實。與心理宣泄室、沙盤游戲室僅一墻之隔的,是個別咨詢室、朋輩咨詢室、心理閱覽室等房間。來訪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疏導心理困惑。
-調查
7%新生存在心理不適
“大學校園是多種文化磨礪碰撞的地方,”孟老師告訴記者,“大學生作為一個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較強自尊心的群體,自踏進大學校門起,便承載了很多壓力。他們的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一方面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一面,另一方面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困擾、擔憂甚至焦慮。”根據心理咨詢中心的調查結果,七成的來訪大學生心理問題集中在人際關系和情感兩個領域。就業的壓力同樣給在校大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擾。“有的學生初次就業失敗后就陷入自卑和絕望的情緒中難以自拔,低年級的學生則容易受這種情緒影響,長期處于焦躁不安的狀態,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設立心理宣泄室,就是希望同學們在暫時得到宣泄放松的同時,也能學會承受和面對。”據孟老師介紹,從2004年開始,“心理健康宣傳月”成為校方每年秋季開學例行的活動,這段時間也是她和同事們最忙碌的時候。
前不久,山東工商學院專門針對大一新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大概有7%左右的新生存在相對明顯的心理不適應,主要表現為對大學生活、學習的不適應。這些學生成為心理咨詢中心和輔導員重點關注和引導的對象。為讓新入學的大學生保持良好心態,適應角色變化,學校對大一年級新生進行了團體講座培訓。“重要的是讓同學們樹立起這樣一種意識:心理咨詢無需遮掩和回避,應該正視問題,勇敢面對。”除了專兼職的7名輔導教師外,學校還有400多名被稱為“陽光天使”的學生參與心理咨詢活動,他們經過一定的培訓后,主要在同學們當中開展朋輩咨詢工作。 “最令我們欣慰的是,學生們越來越能夠主動地袒露自己的問題,試圖解決隱秘在內心世界的問題。” 孟老師表示,“畢竟能夠正視,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追問
外力能否根治心理壓力
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正愈來愈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港城各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詢機構,為在校學生開展包括學習、人際交往、婚戀、職業規劃等各方面的指導和咨詢。
山東工商學院首設“心理宣泄室”,在緩解學生壓力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也引發了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多方討論。比如,開設心理宣泄室,會不會滋生學生暴力傾向?依靠外力能否根治大學生內心壓力?
據孟老師介紹,心理宣泄并不僅指發泄,也意味著放松,宣泄室不僅有“暴力”的一面,也有溫馨的一面,它的重要作用在于緩解緊張、憤怒的情緒,但不一定非“暴力”不可,有很多學生來此僅僅是為了在這樣一個安全的空間里整理自己的心情。“當然,對此我們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如提醒、告誡來訪者在情緒穩定后還應做心理輔導,以避免出現負面影響。”但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孟老師呼吁,“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心理問題,這樣才能真正走出陰影,健康快樂地生活。”
分析眼下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該校心理輔導教師隋麗麗認為,大學生成為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與其所處年齡階段、成長經歷及環境變化密不可分。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于進入大學的角色轉換引起,不少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家獨立生活。大學校園多元寬松的環境為他們提供了廣闊成長空間的同時,也使很多大學生面對學業、感情、就業等多個問題陷入迷茫、焦慮甚至走向迷茫和偏激。
隨著一些相關事件的報道,社會對大學生的群體心理狀態存在部分誤讀。隋麗麗表示,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的走高,并不代表這個群體的整體脆弱。大學生正處于自我確認時期,他們對未來抱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而現實中的種種客觀因素常常阻撓“理想自我”的實現。學業、事業、感情的壓力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心理錯位,產生心理問題。整個社會應該給予大學生理解和寬容,幫助他們形成獨立健康性格和人生觀。(記者 高偉 通訊員 陳媛媛)
|